孟近仁
議題:上海出現一所名為“孟母堂”的全日制私塾,12名4到12歲的孩子在此接受“顛覆性的教育”。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是背誦古代中英文經典,數理讀經教育內容涉及微積分等高等數學內容,還以瑜伽和游泳來代替一般小學的體育課。據報道,舍棄普通學校,送子女來“孟母堂”的家長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教師,另一類則是商人。讓這場試驗走得更遠
首先要看的是它的效果和結果:如果這些孩子升入初中后,在道德修養、個性化、創造性等方面確實表現出與別的孩子截然不同的素質,我們有理由對這樣一種探索鼓與呼。現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體制被懷疑,因為它存有人所共知的巨大弊端,而很多領域的改革之所以難以有實質性突破,就是因為缺乏顛覆式懷疑的勇氣和顛覆式行動的決心。從這個意義上說,筆者贊同對現行教育進行顛覆式改革。然而,21世紀的中國與幾百年前乃至更久遠的私塾時代,畢竟有著重大的多方面的不同。要想使這場試驗走得更遠,就必須融入包括孩子物質生活、交往心理、接受心理以及現實文化背景等等在內的新的時代內涵;要想讓這場試驗具備真正的“顛覆性”,就必須賦予其前瞻性、開創性、建設性以及可操作性的特質。劉以賓(武漢市民)孩子不是父母的實驗品
這一做法,首先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有關法規。對處于義務教育適齡階段的未成年人的義務教育內容,只有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才有權力確定,父母們是無權擅自要求自己的孩子學習某些方面的內容而不學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內容的。其次是違背了教育本身的目的。教育不應與現代社會發展脫節,父母不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實驗品。“孟母堂”應該被立即叫停而不是“效果值得期待”。郭翠日(湖南教師)私塾里的“屠龍術”
莊子講過一個故事:有年輕人想學“屠龍術”,花費了千兩黃金,耗費三年光陰,最后落得個“技成而無所用其巧”的結果。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類似的“屠龍人士”,他們自以為高超的本領實際上只是非常不切實際的花招,就是對“人心世道”的用處也不大。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在今天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但是絕對不能在基礎教育中采用極端手段進行全日制的“讀經教育”。“讀經教育”只能作為現代教育的一個有機環節、一個有益補充,才有其進步意義。把經典裝扮成“屠龍之術”除了誤人子弟外,還有何可稱道之處?(長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