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
中國飛人劉翔繼勇奪雅典奧運會冠軍之后再次令世界驚訝:他在剛剛結束的2006年瑞士洛桑田徑超級大獎賽男子110米欄的比賽中,以12秒88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由英國名將科林·杰克遜創造的12秒91的世界紀錄(7月12日新浪體育)。劉翔賽后由衷地感嘆:真是太完美了!看著他身披國旗繞場奔跑的鏡頭,我想所有的中國人也都會發出同樣的感慨。
劉翔為什么能夠如此完美?我想,他顯然不是為了拿到國際田聯獎勵的那塊金磚,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如他的教練孫海平所總結的那樣:心無旁騖,一心要跑好,跑贏!換言之,對劉翔來說,把自己的狀態發揮得盡善盡美,就是目的本身,而不是實現任何別的什么目的的手段。
這個判斷讓我想起了一部曾經風靡美國的小說,《海鷗喬納森的故事》。小說主人公喬納森是一只有理想的海鷗,他不安于只是活著,不安于世俗的命運,對那種“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吃,并且想方設法延長壽命”的想法嗤之以鼻。“喬納森喜愛飛行勝于一切”,他激情癡迷地練習飛翔,時時刻刻在挑戰海鷗的局限,希望能飛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最終,他發現自己最大的快樂就是進入這種境界———“飛得盡善盡美就是天堂”。
劉翔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沖過終點的一剎那,他的感覺一定是“這就是天堂”,也許天堂也還沒有這么快樂吧?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為什么不能做得像劉翔那樣盡善盡美了:因為有太多功利的考慮遮蔽了我們的心智。我們缺少像劉翔、“海鷗喬納森”那樣超越性的人生態度,除了“名利”二字以及物質上的享受,我們早就忘了什么叫“理想”。
當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像劉翔那樣跑得那么快,但在自己選擇的領域里,只要我們能夠像劉翔那樣心無旁騖,懷抱理想,我們其實也完全能夠像劉翔那樣“把自己的狀態發揮得盡善盡美”:假如一個官員把實現公平和正義看做是自己從政的目的本身,假如一個企業家把制造出世界上最優質的產品看做是自己管理、經營的目的本身,假如一個學者把追求真理看做是從事學術的目的本身……
遺憾的是,所有這一切,都不過是“假如”而已。真實的情況是:大部分從事這些行業的人,都把自己的職業看成是謀取各種功利上的好處的手段罷了。
明白了這些,我們就明白了為什么我們的官場會有那么多腐敗,為什么我們的生活中會有那么多假冒偽劣,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專家”喜歡昧著良心說話,為什么幾乎所有的制度都會失靈……甚至我們能明白,為什么中國足球始終沖不出亞洲。“國腳”們和劉翔最大的區別也許在于:劉翔心里沒有金磚,而他們心里只有金磚。
劉翔破了世界紀錄,固然有他先天的天賦、后天的訓練等種種因素,但他的速度也的確證明了,一個有著超越性的人生態度的中國人能夠取得什么樣的成就!學者蕭功秦曾經感慨說:中國人什么都不缺,智慧、毅力、勤勉、奮發這些東西都有,缺少的就是一種對人生的超越功利的浪漫主義態度———現在我們在劉翔身上看到這種寶貴的東西,我們是不是應該向他學點什么呢?
■郭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