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
11日是第17個“世界人口日”,全國各地都在開展以“關愛女孩、行動起來”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活動,社會各界在以各種方式關心、關愛女孩時,也對少女墮胎現象十分關注。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近幾年來各地墮胎少女人數的增長速度令人吃驚。(7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
偷食“禁果”少女漸多,青春之“花”誰來關愛?這個沉重的話題,因為以“關愛女孩、行動起來”為主題的第17個“世界人口日”的到來而又一次引起熱議。北京市婦聯一份調查顯示,接受調查的13歲至19歲少女中,8%有過性經歷,3%有受孕經歷。墮胎少女越來越多,墮胎人群越來越年輕,令人擔憂。醫學專家指出,未成年女性發生性行為及流產,會對身體和健康帶來很大的傷害。而更讓人震驚的是一些少女的想法。不少女孩根本不認為發生性行為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相反,她們認為有男朋友而發生性行為是很正常的,倒是不發生性行為那才是不正常了。某地一位少女,在40天中先后與網上結識的數位男青年發生了性關系。說到自己的愛好時,她毫不掩飾地說:“做愛”。
有輿論將此現象歸于性教育的缺失。這話當然不無道理。為青少年提供與他們的年齡、能力和環境相適應的性健康信息和服務,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倘若以為有了性教育,就能萬事大吉,那就又是一廂情愿了。更不必說,一方面是性教育的缺乏,另一方面,卻有另類“性教育”在“潤物無聲”。檢點一下我們一些地方的環境,就能明白此言不虛。
今天不少地方,“性道德”的生態環境正在惡化。錢多的“包二奶”,錢少的“找小姐”;“及時行樂”叫做“享受人生”;興趣被異化為“性趣”;“性福”即等于幸福……如果說這些東西還只是以其存在在“潛移”人、“默化”人,那么那些把性工具、性愛玩具、性愛秘戲之類一樣一樣擺出來,甚至跑到中學里去拉觀眾的“性文化展”,那些性學專家“一夜情”是“就性論性,互不糾纏”,是“我活也讓別人活”的“性文化講座”,打著的自然是“性教育”的旗號了。然而這樣的“性教育”又能給人什么教育呢?當鮮廉寡恥越來越不像“過街老鼠”而招搖過市,當許多人的道德觀終于像那只在溫水中被慢慢煮熟的青蛙的時候,即使有了很多告訴孩子怎樣防止懷孕怎樣使用安全套的性教育,花季少女就真的能獨善其身了嗎?
作者:奚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