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寶馬車主狂毆騎車人
同是毆人事件,但受到的關注不同。網上,網民們更關注這位寶馬車主,對其表示了強烈的憤慨與譴責。這種憤慨更多的是對當今富人的道德滑坡的憤慨,對富人為富不仁的譴責。
在同樣表達憤慨之情后,筆者卻要指出,我們沒有必要把富人置于一種道德的高度。一個人的道德與其擁有的財富無關,富人不應該也承擔不了我們對他們的道德厚望。富人和蕓蕓眾生一樣,其中有道德高尚者,也有品德極其低下者。不是所有的富人都能成為李嘉誠,肯學余彭年,愿意跟隨蓋茨、巴菲特從事善舉。我們更應該以一種平淡之心看待他們,剝掉他們因財富而生輝的外衣,把他們當成普通的人看等。有如此平常心,我們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富人的本來面目。
北京這位寶馬車主和大連那位酒后襲警的男子,有什么區別?他們都一樣,目無法律,豪無人性,在特定的時候,他們都變成了野獸。一個因為與騎車人發生輕微剮蹭,就把騎車人拖進車內狂毆。一個酒后尋釁滋事,當街毆打出租車司機,面對警察竟敢襲警奪槍,最后被擊斃。唯一的區別,就是財富的區別。由此也證明,某些富人,在金錢的刺激下,和某些人在酒精的刺激下會做出同樣的舉動。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假如寶馬車主正在毆人之際,警察過來了,他會住手嗎?面對警察舉槍,他會收斂嗎?有的時候,金錢給人帶來的心理優越、驕橫感遠比酒精的刺激更重,筆者很是懷疑寶馬車主會有與襲警男子同樣下場。在現場,寶馬車主面對攔在車前的騎車人,豪不猶豫發動車子,這里,他無視別人的生命,又豈會懼警察手中之槍?
面對無良的寶馬車主,我們無須從道德上對其進行譴責,這一類人,和襲警的酒后男子一樣,所差的只是法律的嚴懲。酒精給人的刺激是一時的,而金錢給人的驕橫感則是長久的。我們應該看到,這種驕橫感是積累性的,這種驕橫度來自于社會包括我們甚至法律對他們的遷讓。因為他們是富人,所以我們心甘情愿地做他們的配角;因為他們手中的金錢,所以他們擁有若干有形無形的特權。任由這種驕橫感膨脹下去,他們就會視法律于無物,視別人如草芥,最終對別人對社會造成傷害,同時也可能把他們自己送上不歸路。
據悉寶馬車主毆人事件目前正在調查之中,有網友問:發飆寶馬車主,你怎能如此張狂?我想,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是誰讓他如此張狂的?是社會環境,是潛在的規則,甚至是我們自己的偏見。我們就把富人當成普通人,犯罪了,讓他們一樣受到法律的懲罰,這樣也許是最好的處理方法。(毛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