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許博淵
昨晚在電視上看見三個女子演唱,在舞臺上跳來跳去,那裝束,那作派,讓我看不下去。我承認,在文化娛樂的審美情趣方面,我早就不合時宜了。那么,我不說它好還是不好。我來猜猜它的由來。
這樣的演出,我在國外見過許多次,那些高鼻深目的白姑娘也這么跳來跳去,我心中絲毫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相反覺得非常舒服,覺得她們真是活潑可愛。為什么黃皮膚的姑娘這么跳就讓我不舒服了呢?難道是瞧不起自己的同胞嗎?難道就是朋友所嚴肅地指出的“崇洋媚外”嗎?說實在的,想到這里,我心里還真有點虛。
我知道,有時候,人的感情與理智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但我不甘心戴上這頂帽子,我自信自己作為炎黃子孫是熱愛我們的民族和我們的國家的。思慮再三,終于被我想明白。我是討厭東施效顰。我這個人從小就有點叛逆性格,不喜歡人家說什么也跟著嚷嚷,人家怎么寫文章自己也跟著模仿。我喜歡自己的東西,即使是在別人看來沒什么價值的東西。古人其實也是這樣的,否則何來“敝帚自珍”一說?古人也討厭東施效顰,否則這個詞怎么能流傳下來,而且作為貶義詞流傳下來?效顰的致命傷在于沒有自信,沒有志氣。如果我們的演員們來點志氣,拿出中華民族自己的氣派,自己的風格來,我想會讓人舒服一點,起碼讓一些比較傳統的那部分人舒服一點。
再來說崇洋媚外。我讀過一些動物行為學和人類行為學方面的書,知道不但人,連一些高等動物也有“地位崇拜”的習性。崇洋媚外本質上是“崇富媚強”。古時候,城市中有地位的婦女把頭發高高地盤在頭頂上,很快地,全國的婦女都把頭發盤起來了,包括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不為別的,就因為高發髻代表了地位和財富。唐朝婦女也曾模仿番邦婦女的穿戴,但誰也不認為她們是羨慕番邦的富裕。因為,大唐王朝比周邊小國富強得多。婦女們模仿番邦女子,出發點不是“地位崇拜”,而是好玩,內心里蘊含著居高臨下的心理優勢。我國現在的綜合國力還不如發達國家,姑娘們在舞臺上跳來跳去屬于哪一種?效顰還是好玩?無疑出于“地位崇拜”,屬于東施效顰。可是,效顰的何止這幾個姑娘?它已經蔚為壯觀,成了風氣了。如果追星族讀到我這些話,肯定會罵聲一片。
這就推動我再往深處想。既然“地位崇拜”是連高等動物都具有的一種習性,那么我們中國人如何克服崇洋媚外的心理?從根本上說,只能是改變地位。如果中國在世界上具備漢唐盛世那樣的國際地位,我想,人們就不屑模仿西方文化了,而會反過來,“崇中媚內”了,就會像菜場里的小販,自信地高喊:“本地黃瓜??!”
當然,前提必須是本地黃瓜確實比外地黃瓜好。文化也如此。民族文化的力量來自何處?歸根結底來自一個民族的社會生產力。先進的生產力是民族文化的堅強后盾。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民族,其文化的魅力和影響力也強大。在古代,無論是在歐亞大陸的東方還是西方,都曾經發生過生產力落后的民族憑著一股朝氣征服了生產力先進的民族,但最后卻都接受了被征服民族的文化,被征服民族的傳統文化因此得以再生。
說到底,生產力也是一種文化。因此,發展生產力本質上也就是發展文化,不過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化就是了。一個國家,其生產力愈先進,經濟愈發達,人民生活愈舒適,它的文化也就愈有影響力。生產力先進,說明他們的文化必定有某些優越的地方,某些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外地黃瓜確實比本地黃瓜好吃,我們當然要買外地黃瓜。外來和尚確實比本地和尚會念經,我們當然要請外來和尚。這叫實事求是。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就會虛心向先進學習,學習那些使他們先進的東西,本質的東西,有價值的東西。這樣的學習,不是崇洋媚外,不是東施效顰。前者為的是從根本上改變地位,抓住了實質,能讓人進步;后者只為了滿足心理的需要,模仿皮毛,只能讓人發笑。
有朝一日,中國人會“崇中媚內”嗎?我想是有希望的。近幾年來,國際上出現了漢語熱,據官方數字,全世界有3千萬人在學習漢語。我國在海外開辦的孔子學校已經近百所,還不能滿足海外學子的需求。我知道,許多國家是政府和企業出錢,派員工學習漢語的。對他們來說,懂漢語意味著商機,意味著銀子。上周有報道說,倫敦的針灸所這些年如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好些西方國家,過去一直排斥中醫,認為中醫不科學?,F在情況變了,中醫在他們那里獲得了合法地位,而且出現了不少頗有造詣的洋中醫。一部分西方人還對中國的戲劇、武術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無疑都是中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增強的結果,是改革開放之前的百年里不敢想象的。中國文化不但沒有出現斷層,相反地在發展。這種趨勢甚至引起了美國一些保守人士的驚恐,他們居然把它稱為中國的“文化入侵”。
但我們還沒有理由為此驕傲。中國學英語的人有3 億,全世界學漢語的才3千萬,不成比例。值得高興的是,形勢畢竟開始變化了,只是變化還不那么明顯,許多中國人還沒有感覺到,一些人還在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式微而焦躁不安,另一些人還在那里學人家的微笑。如果一切順利,再過50年,100年,中國的生產力極大地發展了,中國真正富強起來了,在世界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到那時,還會有人學別人的微笑嗎?所以我相信:“崇中媚內”會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