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競報》)
公園是一個公共場所,供人們在工作和忙碌之余、在空閑時間和節假日休息的時候放松身心的地方,也是城市中居民進行遛早、晨練、茶余飯后散步的重要去處。公園里的花草蟲魚、亭臺樓苑等設施的設置,也是為了讓進入公園的游人獲得一個輕松、優美、舒適的環境。
作為公共場所,在許多國家以及我國城市中的部分公園,是免費向公眾開放的。但是,從方便管理、維持公園運營等方面的因素,我國的許多公園采取的是收費游玩的方式。
從公眾這方面考慮,可能人們更多的是盼望公園的免費開放。北京市(包括縣、區)原有免費公園111個,今年7月起,市政府決定再免費開放紫竹院公園、海淀博物館等12個公園和6個博物館。如今,7月中旬已近末尾,紫竹院公園等新近免費開放的公園也迎來了游客量的激增。人們的活動空間更大了,逛公園的積極性也相應增加了些。然而,隨著公園游客的激增,出現的新老問題也隨之水漲船高。
看看都出現了些什么問題:原來活蹦亂跳的遠離著游人的麋鹿被人驅趕著玩起來了,不知什么時候,它們的腿瘸了;愛玩鬧的小孩不小心在草地上踩到人的便便了;光膀子的民工和在街上流浪的朋友們到公園里面乘涼來了(他們中的一些人習慣了衣冠隨意,也不太知道城市環保的概念,也可能是因為他們長期缺乏一個舒適的床,他們將公園里各處可以躺下的椅子凳子草地等等,當成了他們舒適的床)。并且,原來就存在的花草被踐踏被隨意采摘的現象更多了,隨意卿卿我我的情侶更多了,果皮紙屑更多了,蒼蠅蚊子爬蟲更多了,被毀壞的標牌更多了,雅致的雕塑、器皿、燈飾更少了……
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問題的發生?
更多公園的免費開放,當然是一個好事情,是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人的喜事。人們的生活空間增大了,何樂而不為呢?但是,我們知道,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公園作為一個公共設施,面對的是所有不同類型的進入其中的人。人員的復雜繁多,自然帶來了事實上和管理上的更多問題。
人的個人素養和公共意識,就是造成免費公園出現更多問題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說得口語話點,你大爺大媽們不隨地吐痰、不亂折花枝,自然有那些不太自覺的年輕小伙和孩子們吐痰、摘花;你清秀大姑娘和衣著典雅的男士不隨便脫衣服,自然有那些好舒適、不講究的人四處坦胸露乳;你羞澀的、中年的情侶、夫妻們不在光天化日下情不自禁,自有那些激情的小愛人們親吻撫摩遍灑花前月下樹影樓旁。還有,就算你念了大學、從小受著良好教育的人,就算你是在家環保、工作環保、外出環保之士,你能夠保證我們那個龐大的來城市務工、做著報酬低廉、連生活都不能好好保障的外來農民朋友們,也像前者那樣地有著良好的環保意識和公共意識嗎?很難!原因是,一部分人是享受生活,而一部分人還在為了生存而努力干活!就像那些光膀子在公園的長椅上安然躺著的年輕民工,他們只是為了找一個比工地要舒適一點、涼爽一點的地方,睡上一個小時好覺!
那么,我們要創造的、要保證的、要維護的,到底是什么呢?我們要為文明的市民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便開放更多的免費公園;我們需要城市建設,我們處在困境中的人們為了生存,他們也在追求一個舒適點的休息地點。我們該提倡什么,限制什么?
開放免費公園,將文明的人引進來休息;觀人顏色,將衣著不整、行為不檢、談吐不文明的人限制在公園門外——我們要做的是不是這個?
歸根到底,我想不是。人們需要休閑,公共意識需要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改善——這都是對的,但這也是一個個問題。試問:你如何保證一個沒有固定廁所、固定住所的城市流浪者不隨處棲身,不隨地大小便?我想,這個問題很難,不是一時能夠解決的。但是,社會公德還得提倡,公共意識和公共環境還得改善,還得幫著更多處在困境中的人獲得好的生活。為了這些,我們都將遇到更多的問題,也將為此頭疼,但是,頭疼過后,我們需要的是不斷改善。就像限制民工進入公園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們應該從政策、從事實上保證他們有更好的用工和休息環境,盡管他們和這個城市沒有會員關系,沒有戶口的牽連。但是,隨意攀花折草、隨地大小便的事情,還是可以通過一次次的提醒教育以及學校教育甚至是強制教育,來達到減少和杜絕的目標的。
然而,更多免費公園的出現,終究還是一件好事情?;ú菡哿丝梢苑N,燈飾丟了可以補,光膀子的出現了,可以提醒——這些都是我們可以不費多大力氣做到,人們自然不是從這些事情中得到愉悅,但是,從更多容易獲得的公共資源中得到愉悅,卻肯定是大部分人所向往的!
就像為了城市建設要推老房子,拆和建,這是個問題;公園的免費和收費,是讓部分人享有公園的資源,還是向所有人開放公園設施,這也是個問題;公共道德是個問題,生活也是個問題。
2006-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