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行? |
據報道,昨天,我國國學大師、楚辭泰斗文懷沙,在黃埔區出席第十一屆廣州(黃埔)國際詩人筆會。有心的記者問96歲高齡的文老,對于有人主張小學生重讀四書五經持何看法,老人堅決地說:“這是開倒車。在中小學課本中選錄優秀的四書五經文章是好事,但沒有選擇的讓孩子學四書五經就是開歷史的倒車。”
聞聽此言,感觸頗多,終于有國學大師開口說話了。不知那些堅持開歷史倒車的人士聽了有何感想?
歷史有時候喜歡跟我們惡作劇,直到今天,中國的中學歷史課本上還說袁世凱為了稱帝,文化上開倒車,讓學生念四書五經尊孔復儒呢。沒想到教材還沒來得及改口徑,社會上就有人奔著袁大皇帝指引的方向前進了。
首先是民間掀起了讀經風潮,就連我們這小地方,都把讀經活動推廣到幼兒院小班了。對孩子們的要求是:不求甚解,只求背會,長大自然有用。我也覺得有用,那就是寫文章的時候,能之乎者也的吊個書袋子,出個“典”什么的。作為個人愛好,倒也不失為一種情趣。但是家長及社會要明白,集體讀經,囫圇吞棗似的讀經,它跟公民素質的培養,現代化人格的鑄造,是直接相抵觸的!
其次是大學跟風。相信大家都記得去年人大的舉動,掛牌開張國學院。不用說,《四書五經》自然是它的精品課程了。有《新京報》記者前去采訪力挺國學院的人大校長紀寶成。紀校長說:國學需要“小學”方面的教師,訓詁學、音韻學方面的教師,還考慮開設琴棋書畫課程呢。不知紀校長是否了解大清的音韻訓詁大師段玉裁?這位寫出《說文解字注》的頂尖級國學大師,對自己的畢生事業評價并不高:“喜言訓故考核,尋其枝葉,略其根本,老大無成,追悔已晚”。可不要以為老學人謙虛,他話里有話。文字獄的高壓下,知識份子們只能玩玩國學考據了。他的外孫龔自珍從小跟著他,國學修養挺高,但他最大的悲痛是“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最大的愿望是“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難不成我們現在的現代化建設又需要段玉裁這樣的人材了?知識分子們又想重溫龔自珍時代的苦悶了?
小學生讀經了,人大開設國學院了。與此同時,某些所謂的“大儒”更活躍了。領軍人物是蔣慶吧。他認為中國未來之出路在于儒學之復興,還給這種復興設計了兩條路線。一條上行路線,一條下行路線。上行路線,就是他的“儒家議會三院制”構想:中國的議會由“庶民院”、“通儒院”和“國體院”組成,分別代表民意、天道和傳統。“庶民院”按一人一票的原則由民眾普選產生;“國體院”按血緣關系通過繼承和任命產生,其范圍包括歷代圣賢、歷代帝王和歷代歷史文化名人的后裔(如孔子的后裔);“通儒院”,根據德才兼備的標準,以考試、舉薦和到民間察訪等方式產生。這設想叫人看了,有些噴飯。特別第二院,誰是帝王圣人后代,還得DNA一番呢。
至于他的下行路線,當是把讀經推向民間及學校了。2004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蔣慶選編的12冊《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這是中國自1912年學校教育廢除“小學讀經科”后第一次系統地、全面地精選和出版的少兒讀經教材。看架勢,很有些全面復辟全面倒退的勁頭。
至于另一個“大儒”康曉光,搞什么“專制仁政”,倒退得更邪門了。
老實說,歷史不是沒有給儒家機會,兩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一直是四書五經的天下,搞來搞去,就搞出了統治者的專制和老百姓的奴性,難道還想讓歷史重演嗎?
從學理上來講,往過去忽悠也是人家的自由。但是我們都在車上,所以,拜托:開倒車的時候,悠著點,否則俺們都要暈車的!
作者:三糊涂 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