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
民工子女讀書,在杭州也不是很順利的。今年6月,塘北小學招收民工子女,就遭到部分家長的反對;再早一點,建在一個小區里的一所小學招收民工子女,也遭到這個小區居民的反對。現在武漢這樣大規模地對民工子女采取分開(我們就不說“隔離”吧)編班的措施,而且又是出自市教育局的決定,那些排斥民工子女的人有了更權威的同盟軍。
教育的根本職責是塑造、培育人格健全的人。孔子的“有教無類”包含了人類的理想:人和人的平等。這是教育的追求,也是教育的根本價值所在。所以,武漢市教育局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令人吃驚的。教育越來越多地受到經濟力量的控制、擠壓,就越是需要教育的決策者、管理者堅持教育的理想,堅持人文關懷,這是社會的進步必不可少的。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發展”是不包括“進步”的,發展僅僅是經濟的量的擴張。這樣發展是很可怕的。
如果教育不能堅持人文理想,而是隨波逐流,淪為陳腐的等級觀念、單純的經濟效益的附庸,那就不是教育,而是教唆了。教育界種種怪象、惡例頻發,如名目繁多的亂收費,高考、中考升學率造假、教師心理曲扭、校園暴力的合法化(學生帶手機進校,老師必須將手機當眾摔壞)等,都是“教唆”的結果。
在現實中,具體工作會遇到很多現實困難,需要人拿出閃展騰挪的功夫,夾縫里求生存的本領,丁點兒的退讓、妥協都沒有,也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把權宜之計當作理所當然,把不得已而為之當作慣例,久而久之,忘記了自己的社會角色和意識,放棄了教育的理想,那就是社會的悲劇了。
作者:戎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