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 王淼
據《新京報》報道,7月1日起,北京將新增加12個免費開放的公園,同時免費開放6個博物館。這對于市民的休閑、鍛煉無疑是一件大好事。
聽到這個消息的人們也無不希望政府能夠在今后開放更多的免費公園。但紫竹院公園部分園工的不理解同樣值得我們重視。他們說,“為什么市屬公園就我們一家!難道嫌我們公園小?”(《新京報》6月30日)。這種看法在一定程度上還表明了很多人對于公園的性質和功能還缺乏清楚的認識,以至于在管理體制方面造成種種不暢。
公園的原義是城鎮中圈起的一塊為公眾提供休息和快樂的綠地,提供休息、休閑是公園的主要功能。但在我國,公園的含義似乎并不是那么清晰,公園既可以是城市綠地,也可以是歷史遺址,還可以是各種主題游樂場。事實上,這幾種功能是應該嚴格區分的。提供休閑、休息、鍛煉等服務的主要面對的是市民;文化遺址公園和大多數主題公園面對的主要是旅游者。筆者以為應該盡快將這幾類不同性質的公園納入到不同的管理渠道中來———該為市民提供公共休閑服務的交還給市民免費享受,該有歷史文化教育意義的交給文化部門進行準公益性運營,為了特定旅游目的修建的各種主題公園交給旅游部門主管,讓其在市場中充分競爭。這樣它們才能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在我國,公園定位不清問題的產生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前些年,在城市發展中對公共產品投入不足的狀況下,以休息、休閑為主要功能的公園與以旅游和體驗為主要功能的公園被混雜到了同一種體制下進行管理。也就出現了以提供休閑服務為主要功能的公園也都攀比旅游景點的現象,一些公園亂收費、變相漲價現象嚴重。這種管理的惡果就是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被排擠出了公園:一邊是冷冷清清,閑置浪費的公園綠地,一邊是在馬路邊,立交橋下呼吸著汽車尾氣進行晨練的男男女女。人們對類似公共產品提供的要求沒有被滿足,久而久之,不滿自然就會增加。這些年人們對一些旅游景點公園門票價格上漲的質疑,正是在這樣一種情緒下爆發的———平時無處可去,長假又要被迫付出不菲的門票。因此,免費開放提供休閑服務的公園,還公園于普通百姓,讓大家在平時就能得到充分的休閑和娛樂,人們的情緒舒緩了,對于旅游點門票的價格應該也不會那么敏感了吧。
以功能進行分類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必以大小和級別論“英雄”了。傳統的觀點認為,越大的公園級別越高,收費也應該越高才對。紫竹院公園部分園工的不服氣也正是這樣的一種反映。而按功能分類后,我們就會看到,為公眾提供休閑服務的也可以,而且完全應該包括很多的面積較大、功能齊全的公園。根據報道我們知道,北京市注冊的公園共有169家,原來免費開放的菖蒲河公園、皇城根遺址公園、什剎海公園、南禮士路公園等108家,大多是帶狀類和街旁類公園。而過去紫竹院、玉淵潭和陶然亭等功能設施齊全的綜合類公園均不在免票行列。這次免費開放的公園雖然面積都不是太大,但多是綜合類公園。應該說,在這次公園的選擇上,北京市還是非常重視普通公園“休閑”地位的回歸的。我們相信,多數普通公園的功能回歸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