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解禁”人力三輪車是“以人為本”的體現。雖然海口市的人力三輪車多年來一直遭遇“禁行”,但這種“禁行”并沒有禁止住三輪車的通行,那些討生活的弱者卻仍在“地下生活”著,利用“早、午、夜”城管沒上班去拉人,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使出了招數:“你查抓我躲藏、你休息我拉客、你罰沒我重來。”
有人說,城市的發展不只是看它是否漂亮,更要看它是不是方便群眾生活;城市的和諧不是看它是否滿足個別群體的需求,而是看它是否能滿足更多群體的需求。這話很有道理。在我工作的潮州,人力三輪車可用“繁榮”兩個字來概括,這里好像沒有禁止過人力三輪車。我出門很少乘車,而喜歡坐人力三輪車。這是因為坐人力三輪車空氣好、視野開闊,可以欣賞沿街的風景,全無機動車輛的騷擾。潮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在古城常常看到這樣的亮麗風景,十多輛人力車一字形跑在古巷里,車上是來潮州旅游的客人,人力車主一邊走,一邊還給客人解說,做義務導游。原來這些人力三輪車主交通部門對他們進行了培訓,并發了潮州旅游主要風景的導游詞。據我了解,這些人力三輪車主相當一部分是下崗人員,這個行業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大事。
人力三輪車如果管理得好,還會成為一道城市的風景線,在北京,就有三輪車專營什剎海胡同游;在蘇州,也有三輪車姑蘇風情游;在美國紐約,經過現代化改造的中國三輪車大出風頭,打破了觀光馬車和出租車的壟斷地位。
“零升汽油出租車”!我很欣賞柏林市市長高度稱贊人力三輪車的這句話。在全球油價不斷走高的趨勢下,人力三輪車作為環保的傳統交通工具,仍有為人類服務的市場和價值。曾經看過薛涌先生的《把中國建成自行車的天堂》一文,他說美國是個汽車的國度,過去在馬路上騎自行車,常常被視為怪物。1994年他剛到紐黑文市,馬路上沒有設自行車道。可到了2004年許多馬路已經畫出自行車道。如今美國80%的城市準備建新自行車道。隨著健康意識、環境意識和節能意識的增長,這個汽車王國正向兩個輪子進化:騎自行車人的權利越來越受尊重,服務越來越發達。但是中國這樣一個自行車王國,自行車道卻在城市中不斷消失。自行車不應屬于窮人文化,而應是大眾文化。同樣,人力三輪車有著騎自行車一樣的優點,健康、環保、節能,我們又有什么理由要禁呢?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