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
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鎮政府對面有一條新建的街道,街道兩旁是24棟色彩亮麗的別墅,非常顯眼。這是福順鎮翻身村24戶農民的住房,被當地媒體稱之為別墅式住宅,作為當地的小康示范村,這24棟“農民別墅”從建成之日起曾經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的參觀者。絕大多數住“別墅”的農民是靠向當地金融部門借高息貸款才買下的房子。(據《法制日報》7月31日報道)
按照常規,如果一個地方的農民們的經濟發展起來了,走向了富裕,日子闊綽起來,住上別墅應該是皆大歡喜的好事情。問題在于,讓農民們高息借貸興建別墅,無論如何是不花算的。該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農民反映,他家買房貸了6萬元,1.14分的利息,一年僅還利息就八千多元,利息太高了,不貸又沒有錢買房,靠種地還錢壓力太大了。這1分多的貸款利息高于城市居民的房貸利率一倍!八千多元的利息,對于一個普通的農戶來說,就夠一年的開支了,讓他們背上如此沉重的經濟包袱去住別墅。他們即使住在里面,心里也是不大踏實的啊!
在經濟條件還遠遠不能達到的情況下,高息借貸建設別墅供農民居住。這實際上是一種惡性膨脹了的政績觀作祟的表現。農民們借錢貸款建別墅,這種中看不中用的別墅會壓得他們多年喘不過氣來。有的人甚至因此負債累累。但是,作為當地的領導們,他們最大的虛榮心卻是在這場政績秀中,滿足于各級領導的檢查指導和其他地方的同仁們的參觀學習。要不是媒體對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新農村建設”曝光的話,說不準有的領導還會跟上這豪華的別墅沾光,提拔和得以重用。他們把自己的政績,建筑在農民們的經濟重負之上。名義上是為農民們辦實事,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升遷打基礎。
在農村,人們都喜歡講穿衣吃飯量家當這句話,也就是要量入為出,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辦各種事情。人們往往把一些本來很窮卻喜歡擺闊的人稱為“打腫臉充胖子”。要說,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鎮黨政領導們(甚至在他們的后面還有更高一級的領導們共同操作)所抓的這一出當地小康示范村的這一示范,確實沒有發揮應有的示范作用。他們不顧及當地的村情民情,不是從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出發,搞的是形式主義、圖的是功利主義。因為他們這個小康村建設的出發點本身就有問題。不是從農民群眾的住宅需要出發的,而是為了擺闊、為了給他人看在造點。這樣搞的結果,既得利益者是與此相關的鄉鎮及縣級的領導們,吃虧倒霉的卻是住這些別墅的農民們。
誠然,農民們也是應該和需要住別墅的。但不是高息借貸的前提下去住的,而是在他們的經濟生活水平真正提高了的那一天去住較為現實。作為當地的領導們,在農民們力不從心的情況下,還是引導他們先發展經濟,走向富裕為好。千萬不能趕著鴨子上架,在他們連肚皮都混不飽的前提下,把農民們的臉打腫讓其去充胖子。這樣他們本身非但沒有胖,還要付出“挨打”的疼痛的。這個道理再簡單樸素不過了。從此也使我們看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要防止各種左傾冒進的思潮在作祟??!
作者: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