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7月30日清晨,以色列空軍出動戰機對黎巴嫩南部地區的加納村進行空襲,造成至少54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37名兒童。這是以黎沖突爆發以來,以軍草菅人命、濫殺無辜的一次最嚴重事件。
以軍的野蠻行徑,再次點燃了黎巴嫩人民的怒火。黎巴嫩政府認為,以軍的襲擊完全違背了國際法和國際準則,是一種“戰爭犯罪”。事發當天,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一致通過主席聲明,對以軍轟炸加納村并造成重大傷亡表示“極度震驚和悲痛”。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一些國際組織和國家紛紛對以軍暴行予以強烈譴責。
加納村位于黎巴嫩南部港口城市提爾以東山區,距以色列邊境11公里。1996年4月18日,以軍借口反擊真主黨“喀秋莎”火箭襲擊,發動代號為“憤怒的葡萄”軍事行動,炮轟了加納一處聯合國駐黎臨時部隊營地,造成在那里避難的100余名平民喪生。加納慘案發生4個多月后,筆者曾到黎巴嫩采訪,在慘案現場附近公墓死難者遺像中,看到一位肩披秀發的姑娘令人難忘的期待目光和迷人笑容。那目光中期待的應該是中東地區真正的和平,應該是永遠不再發生類似的悲劇。沒想到10年后,悲慘的一幕又在那片不幸的土地上重演:這次以軍炸毀了加納村一幢三層樓房,樓房地下室里有63名正在避難的平民,很多人就在睡夢中被活活炸死。
這次以軍空襲加納村的理由,與上次如出一轍:打擊藏匿在該村的真主黨武裝人員。以方還指責真主黨故意在平民聚集區活動,把危險引向平民。以軍總參謀長哈盧茨甚至強調,為保護以北部平民免遭真主黨襲擊,以軍將繼續行動。這種蒼白的辯解,只能說明以方對空襲加納村事件所表示的“歉意”一文不值,更彰顯了以方對黎巴嫩平民生命價值的極大漠視。
濫施暴力戕害手無寸鐵的百姓,不管出于何種冠冕堂皇的動機,都有違戰爭倫理,也為任何文化價值觀和宗教信仰所不容。以軍對黎宣戰的主要理由,是營救兩名被綁架士兵,報復真主黨武裝。然而,隨著以軍不斷升級的軍事打擊,黎巴嫩平民倍遭涂炭,人道主義危機日益加劇。據悉,以軍的空襲和炮擊,至今已造成約750名黎巴嫩人喪生,2000多人受傷,其中多數是無助的兒童、婦女和老人。另有數十萬人逃離家園。在以軍的強打硬壓下,真主黨勢力不但沒有遭到重創,人氣反而上升。就連戰爭初期對真主黨持保留態度的許多黎基督教派和遜尼派民眾,也轉而同情和支持真主黨的抗以行動。另外,阿拉伯國家抱怨真主黨“不負責任”的調子越來越弱,而譴責以軍暴行的聲音不斷提高,多個阿拉伯國家還爆發了支持真主黨的群眾游行。
這一切表明,以軍在黎過度使用武力和肆意擴大攻擊范圍,十分不得人心。
目前,以黎局勢極端危急,雙方付出的代價非常慘重,澆滅戰火刻不容緩。實力絕對占優的以色列應率先放棄黷武政策,接受國際社會調停,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加納慘案一再出現,使包括以色列人在內的中東無辜平民不再成為暴力沖突的犧牲品。(岳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