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付瑞雪
每年的這個時期,都是高考揭榜的時候。孩子辛勤苦讀多年,父母辛苦、操心多年之后,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按理說,千萬個孩子及其家長們應該感到喜悅和高興。然而,每年的這個期間,總能聽到父母因沒有錢供孩子上大學而自殺自盡的消息。此前有媒體報道,女兒考上重點大學原本是件好事情,可陜西榆林一中年男子面對隨之而來的高額學費不堪重負服毒自殺,喜劇變成了悲劇。3日的《華商報》報道,在西安一學院上二年級的兒子需要7000元的學雜費,然而貧困的家無力負擔這筆費用,母親四處籌借無果后悄悄離開家,在一片玉米地里用農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年年喊重視貧困家庭孩子上學問題,會議上、文件里、報告中在總結如何重視解決貧困生入學問題時,可謂滔滔不絕,有數據、有措施,成績斐然。可為什么年年發生這樣的悲劇呢?筆者慶幸我輩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上的大學,若是在現在,是否也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太可怕了,實在不敢想象。
教育是一個民族進步、發展的根本,是民族興旺發達的大計。因上學貴、收費高,把許多孩子拒之于學校大門外,甚至不斷把父母逼向自殺的絕路,這樣的教育體制存在問題的嚴重性可見一斑。
有人說,家長要有承受能力,應該正確面對這樣的壓力,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話語。筆者認為,這不是一個家庭和父母的個性問題,而必須從教育體制上找原因;從政府的執政能力上找原因;從執政為民是否把工作做細了做到家了上找原因。
按照目前的大學收費標準,對照普通農村農民的年收入水平,供一個大學生上完四年大學,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不尋找別的途徑解決,把父母逼上絕路是必然的。而采取其他一些臨時性的權宜之計,可以解決一時或者個別家庭的困難,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采取治本之策,這就是國家必須出臺政策統一解決困難家庭特別是廣大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孩子上不起學的問題。一是把學校收費降低到與百姓的平均收入相適應的水平,使教育不再成為百姓的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二是對貧困地區農民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免收學費,各級政府要把工作做細,做到每個困難家庭,保證宣傳到位、信息暢通。三是實行各級政府負責制。對由于政府工作和宣傳沒有做到位,導致困難家長因無錢、無門路供孩子上學而發生自殺自盡的,要追究責任人責任。否則,這樣的悲劇就會年年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