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資料圖 趙海燕 攝
海外報章日前披露一個數字:僅芝加哥一地就有3500名孩童在學中文。而全美公私立學校約有5萬名7到12年級的學生正在學中文——這個數字與2000年相比是暴增的,還有17%的美國中學有意引進中文課程!
在歐洲,法國有百多所中學開展中、法雙語教學計劃,設中文課程的大學也有100多所。在亞洲,日本一般初高中,中文已躍居第二外語首位。韓國更厲害:目前在各類學校學習中文的在校生有13萬;韓國每年平均有2萬人參加漢語“托?!?HSK,即漢語水平考試),是這項考試海外第一大考點。
這還是正規學校按部就班學中文的人口。若擴充至語言培訓市場及非正規補習,中國官方粗略估計,全球中文學習者達到3000萬人,全球漢語教師缺口相當之大。中國人熟悉的投資大師羅杰斯,在紐約為小女兒找一個能說標準普通話的高級保姆,花了半年時間、出價年薪十萬美元。
漢字中文的難度是舉世公認的,老外為什么趨之若鶩?倒推20年,我們對千里迢迢跑來中國學中文的留學生印象,不外是對中國文化有獵奇心或無所事事學一種沒什么用的語言?,F在不同了,這股中文熱有著顯而易見的功利目的:為了中國市場的商機,為了中國大陸一旦成為經濟超強,能比其它競爭者多一種語言優勢。美國一位教育官員說得毫不含糊:“我們當年錯過了日本,今天不能再錯過中國?!币惨虼耍斢炒髮W校董會打算討論取消中文課程時,《金融時報》批評說:“這一舉動危險而缺乏遠見”,“英國學生忽略了將要工作的世界?!?
從來“謀生語言”最重要!語言傳播的背后總有實際的利害關系??隙ǖ氖牵灰袊洕掷m增長,全球中文熱就會持續燃燒。只是,當西方媒體夸張地說:“每個人都想學英語的時代過去了”,我們不能誤聽為:每個人都想學中文的時代來臨了!語言流布的另一條歷史規律是:人往高處走,文(語言和文化)向低處流。所以,語言不僅止于貿易生意,中文愈來愈值錢并不意味著漢語愈來愈有內涵品質。中文成為高度國際性語言,要靠哪些條件,倒是值得我們深長思之。(陳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