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穿著唐僧的裝束,手敲木魚念念有詞,不停地在地鐵車廂里來回走動。昨天16時50分,在地鐵車廂里發生的這一幕,令所有乘車人目瞪口呆。而這一切均出自深圳“作秀王”比特的策劃。“不管大家理解不理解,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患有睪丸白血病的7歲男童徐冉尋求捐款。”比特說。
“作秀王”(右)帶著“唐僧”在地鐵里作秀。
現場
“唐僧”進地鐵演募捐秀
“唐僧”從安定門車站上車,在比特的指揮下現場套上了行頭開始表演,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記者看到,在唐僧的身上掛著兩個紙盒子,上面印著中央電視臺《道德觀察》的畫面,下面寫著一行字:請施主轉告徐靜蕾李宇春們,有個叫徐冉的孩子不想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正在病床上等待她們幫助喚醒愛心。善哉!善哉!菩薩保佑!戴著墨鏡的比特不停地在一邊指導著,就像一個導演。
“我做這件事的目的很單純,也不是想讓明星出錢,只要他們能站出來呼吁一下,孩子就有救了!”比特說。
據了解,扮做唐僧的小伙子是比特花100元請來的同鄉小張,小張表示自己是通過老鄉認識比特的。
反應
乘客反感“簡直是添亂”
顯然,“唐僧”的到來讓車廂里活躍了起來,不少年輕人拿出手機拍照,但當大家看明白怎么回事后,普遍表示反感。“呼吁愛心,也不能扯上明星呀,天下那么多需要救助的人都靠明星,還不把人家累死。”一位王先生表示。同時一位林大媽也表示,車廂里本來就擁擠,這樣做簡直是添亂。
在站臺上,因為“唐僧”的裝束引起大家圍觀,還招來了警察。警察大聲問你們這是干嗎呢?比特忙說:要飯的!要飯的!
病童家人稱難以接受作秀
昨天,記者找到了徐冉的姑姑徐女士,她表示侄子生病后,她給各個社會援助團體,新聞機構發去信件求助,但一直沒有消息。“后來我發帖說,誰能幫我治好孩子的病,我愿以身相許。當時有人認為我是在炒作,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如果有人出于愛心救了孩子,我愿意兌現諾言嫁給他。”她同時表示,比特的做法是令人難以接受的,獻愛心是不能強制的。“如果今天您不采訪我,我都不知道此事,他出于什么目的我不太清楚。”
緣起
“賣身救侄”招來作秀王
今年2月初,徐冉的姑姑徐女士曾在網上發了一個“賣身救侄子”的帖子,引起強烈反響。鳳凰衛視為此特意做了一期節目,探討該如何救孩子,比特作為嘉賓出現在節目中。“在節目現場我就說賣身這個辦法不成,給他們出了一個找明星呼吁的法子,但他們很不認可。”比特說。
進展
有人愿捐助和作秀無關
“前天已經有單位聯系我了,說愿意捐助2萬元至3萬元,而且不希望媒體報道。我認為這才是真的愛心,這件事發生在前天,我認為和‘作秀王’無關。”徐女士表示,現在孩子化療后回到大興舊宮和父母住在一起,再過五六天將再次回到兒童醫院接受治療,目前情況還算穩定。
18時30分,比特給記者發來短信說:忙了一天還滴水未進,剛到招待所。今天活動自費,花去人工、服飾、道具等300余元。這五六天在京食宿也是自掏腰包。為省錢為清靜為出靈感,我現在住在招待所的消毒間里(6平方米30元,去年也住過這),里面只有一個消毒柜、一張床、一把椅子。
記者試圖聯系李宇春,但被告知正在飛機上,無法接電話。
信報記者 張永智 文/攝
對話
“我認為作秀是中性詞”
記者:在深圳你被稱為“作秀王”,你怎么看這個稱謂?
比特:我只是想干我想干的事,別人說什么我管不著。我認為作秀是中性詞。
記者:為什么會選中徐靜蕾李宇春求助?
比特:因為她們人氣旺嘛!開始我想去找郭德綱,但他給的答復是不會被人牽著鼻子走,說我是“炒作愛心”。我找不到徐靜蕾李宇春,但希望她們的“粉絲”們看到后,轉告她們救救孩子。
鏈接
比特,本名馬獻青,1969年出生,河南濮陽人。1991年在濮陽開辦廣告公司,1999年成立當地第一家點子公司,公司最終垮了。2001年到深圳,被稱為“作秀大王”。
不吐不快
這樣的作秀是在幫誰?
追根溯源,“作秀”出自英語,原意多指表演,說白了就是做給別人看的,真的成分不多。不過,時代不同了,很多人刻意突出自我。于是,“作秀”這個詞流行起來。就像文中的這位主角,不僅喜歡作秀,還樂于被人稱作“作秀大王”。而從他所策劃的這一切來看,我們也不得不說他很有想法,又是找人扮唐僧,又是扯上當紅的明星做大旗,更重要的是,他還選擇了救助病兒這個主題作為“秀”的背景。
但是,他這樣做,真的是想幫助病兒嗎?真的就能幫助病兒嗎?也許我們能從周圍乘客的反感中看出一些端倪。畢竟,實際效果對誰有利才是檢驗作秀是在幫誰的惟一標準。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