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視臺《1/7》節目3月26日播出《生命的捐贈》,以下為節目內容。
演播室:家庭極度貧困的血癌患者,今年25歲的女孩欒麗君,幾經周折找到了自己的親生妹妹,最終骨髓配對成功。這時她又得到了社會上捐獻的10多萬元手術費用,但是不幸的消息隨之而來,由于特殊的原因,手術無法進行,這時欒麗君得知有另一名大學生身患同樣的疾病,生命垂危。欒麗君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兩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之間,隨后發生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欒麗君,青島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2001級學生。2003年年底,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欒麗君:別人還是在原來的生活軌道,而我就是走向另一個生活軌道,去經歷另一種生活方式。
宮玉峰,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2003級學生。2005年6月,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宮玉峰:不僅僅是雪上加霜的事情,基本就是我一個人倒了,全家基本上就沒有希望了。
解說:兩個原來素昧平生的年輕人正在對抗殘酷的命運。
解說:2006年3月20號,當《1/7》攝制組來到欒麗君家時,她正休學在家。欒麗君被查出患有白血病是在2003年年底,當時她正在讀大學三年級。
采訪欒麗君,白血病患者。
記者:當你明確得知自己患了白血病之后,當時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欒麗君:我眼淚第一次從心底里流出來,有一種害怕的那種感覺,好像是死亡要來了。感覺當時就想好像上天不應該不經過就是說我父母所有愛我的人同意,要把我從他們身邊帶走了。
解說:欒麗君的父母得知了女兒生病的消息,急忙趕到學校把女兒送進了醫院,第一筆押金就交了15000元。
采訪曲寶玲,欒麗君的母親。
記者:這樣治療的話治療的起嗎?家里的經濟情況好不好?
曲寶玲:沒有錢啊,沒有錢。我就一家一家借錢,一家一家借錢。最少有拿一百的,五十的,二百的,又給她湊上錢了,這樣差不多,然后又沒有錢了。
解說:欒麗君家所在的棲霞市在山東省煙臺市的山區,當地的經濟比較落后。麗君的父親在村上幫人扛水泥,每天大約能賺20元。欒麗君還有一個妹妹,全家四口人的生活就全靠父親的這份收入。由于缺錢,麗君的治療一直斷斷續續。2004年2月,因為無錢繼續治療她回了家。痛苦萬分的她不忍全家人跟著她受苦,2004年4月15號,她給母親寫了一封遺書。
采訪欒麗君,白血病患者。
采訪曲寶玲,欒麗君的母親。
欒麗君:那時候已經就是停止治療了.
記者:為什么停止治療呢?
欒麗君:資金確實跟不上了。
曲寶玲:幾乎是放棄治療一年,沒治過,它又復發了。到了煙臺住了兩個來月,臉又沒有色了,白細胞一點都沒有了。大夫又把我叫到那里說,叫我做個準備吧,這個孩子是不行了。
解說:大夫告訴麗君的母親,要徹底治療欒麗君的病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進行骨髓移植。尋找骨髓配對首先在病人家屬中進行,遺憾的是,欒麗君和妹妹的骨髓配對失敗了。隨后,她開始在社會上尋找骨髓配對。
采訪欒麗君,白血病患者。
記者:在找配對骨髓過程當中順利嗎?
欒麗君:不順利。開始是在中華骨髓庫找,然后一直沒有消息,就是說沒有合適的配對。還在臺灣骨髓庫找,反正是一直沒有合適的。
解說:在尋找骨髓配對的過程中,一個偶然的機會,欒麗君在網上結識了宮玉峰。同樣是大學生,宮玉峰的情況引起了欒麗君的注意。
采訪欒麗君,白血病患者。
記者:跟你接觸的網友病友都特別多,為什么宮玉峰給你留下印象特別深?
欒麗君:就是因為他帖子上的一句話。這二十多年來,他父母對他抱有很多的希望,而現在他父母唯一的希望,就是說他能夠活下去。
解說:在濟南軍區總醫院記者見到了宮玉峰和他的母親。宮玉峰發病是在2005年的6月10日,當時他在武漢念大學三年級,卻突然發高燒,經醫院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采訪宮玉峰,白血病患者。
采訪董紹靜,宮玉峰的母親。
宮玉峰:剛發病的時候是一個人特別難過,家里實在拿不出錢來,每天面對高額的收費單。父母在偷偷的哭泣,這個時候特別心里不好受。
記者:除了宮玉峰之外,家里還有別的孩子嗎?
董紹靜:沒有。
記者:家里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董紹靜:對。盼望已久的就是說,成天盼著他念書還有最后一年就出頭了,不料他來了這個電話,來電話了,聽著受不了。
解說:宮玉峰的家在煙臺市的農村,父親患有肝硬化,全家人就靠年邁的母親種地養家。宮玉峰上大學的費用還是東挪西借籌到的,得了白血病,全家更是雪上加霜。治療進行得斷斷續續。現在,宮玉峰住在濟南軍區總醫院,母親就在附近花100元租了一張床睡。
采訪董紹靜,宮玉峰的母親。
記者:你帶宮玉峰看病是不是從武漢一路看到了濟南?
董紹靜:對,在武漢看的病例都在這兒。
記者:這都是病歷,隨身帶著的?
董紹靜:對,隨身帶的病例。這是頭一個病例在武漢,武漢住了38天,這一個療程花了7萬多。回來我就沒有錢了,我就說你吃中藥吧,吃中藥不行復發了,又在我們當地醫院住了2個月。
記者:等于這個治病的過程當中是斷斷續續的,最困難的情況是什么樣的?
董紹靜:最困難就是在煙臺,住得沒有錢了,醫生押到8000多了。我說放棄吧,兒說好啊,我就吃草藥都行。
記者:眼看著家里一天比一天窮,自己的身體卻不見好轉,宮玉峰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
采訪宮玉峰,白血病患者。
宮玉峰:什么抱負都沒來得及實現,家長父母養育了這么多年,來不及工作剛要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就突然得了這種病。還要現在家里砸鍋賣鐵的,房子都抵押了,實在是誰也對不起。
解說:宮玉峰在和欒麗君相識以后,就開始了短信聯系,兩個同病相憐的年輕人相互鼓勵著,希望奇跡能夠出現。2005年年底,事情終于有了轉機,由于欒麗君骨髓配對屢屢沒有成功,萬般無奈之下,她的家人透露了一個埋藏已久的秘密:20多年以前,也就是欒麗君出生后的第二年,母親又生下了一個女兒。由于家境貧寒,母親把這個妹妹送給了別人收養。
采訪欒麗君,白血病患者。
采訪曲寶玲,欒麗君的母親。
欒麗君:那時候心理就是非常急切焦慮恐懼,就是想盡快做移植。我就是說媽你還我去找吧,然后就懇求我媽幫我去找。
曲寶玲:我說麗君我不能去找,這個孩子我找不到了。就是我以前送孩子的地方都蓋成新大樓了,找不著了。
欒麗君:然后我說你為了女兒還是去找吧,然后我求我媽去找。
曲寶玲:,我那天下決心了為了孩子我就是不管一切,我找到她如果能配上型,我就是什么事,跪下了,道歉了,我也一定要救這個孩子。
解說:幸運的是,失散了22年的妹妹終于在2005年11月被找到了,兩人很快進行了骨髓配型檢查。
采訪欒麗君,白血病患者。
欒麗君:一接到青島電話說你跟供者你們倆配型完全吻合,當時我就非常高興。然后我就相信我做移植就好了,然后就老是向往著,我想做什么事就可以做什么事。
解說:巧的是,就在這個時候,宮玉峰在中華骨髓庫也找到了配對骨髓。兩個人的命運同時有了希望,這時,剩下的問題就是要籌措到足夠的手術費用,強烈的求生欲望使得欒麗君開始想盡辦法籌錢,她甚至到處去募捐。
采訪欒麗君,白血病患者。
欒麗君:我覺得當時開始那種心態就是說必須要有錢,然后我就想自己寫,寫的東西然后去印成傳單,然后我爸媽或同學到街上去幫我發,帶著高燒在炕上寫,寫一晚上。
解說:在多方奔走下,當地的媒體注意到了這個急需幫助的女大學生欒麗君,并準備給她辦一次用來籌集手術費用的特別節目。這時,欒麗君想到了素未謀面的宮玉峰,在她的建議下,當地媒體把兩人一起請到了活動現場。2005年12月7號,兩個年輕人第一次見面了。
采訪欒麗君,白血病患者。
采訪宮玉峰,白血病患者。
欒麗君:真的很感謝大家在這樣一個大雪紛飛的天氣,路又不好走,我們真的真的很感謝大家。
宮玉峰:是的,今天我也感覺到了溫暖。我希望在這片溫暖當中,不僅我們會得到幫助,也希望在坐的每一位在將來,在以后只要遇到需要幫助的地方,我們都可以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
解說:當天的活動給欒麗君籌得了6萬多元,加上社會方方面面的捐助,欒麗君的手術費用已籌備了10多萬元。但宮玉峰的手術費用還有很大的缺口。2005年12月底,在熱心人的幫助下,兩人一同被安排前往濟南軍區總醫院治療。
然而,就在欒麗君準備進行手術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欒麗君的妹妹被查出意外懷孕了,醫生告訴全家人,懷孕者在懷孕期間和哺乳期間都不適合進行干細胞捐獻。變故突如其來,而這意味著,在沒有尋找到新的配對者之前,欒麗君至少要在3年以后才能考慮移植手術。
采訪欒麗君,白血病患者。
欒麗君:因為大夫跟我講像我這種情況下,基本不用做化療,直接做移植就行了,而且會非常成功。我覺得如果說因為這樣錯過這個機會,我當時覺得非常可惜。
解說:突然的變故讓欒麗君陷入深深的痛苦中,此時,她又想到了病友宮玉峰。由于缺錢,宮玉峰的治療時斷時續,做手術就更沒可能了。這時,欒麗君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把自己治療還剩下的十萬元轉捐給宮玉峰。
采訪欒麗君,白血病患者。
欒麗君:宮玉峰現在是獨子,如果他不在,他父母以后怎么辦?而且又是快要50歲的人了,我想我會好的,而且如果說一旦有什么事的話,還有個妹妹,她會陪父母到老。
記者:家里人贊同嗎,你把救命錢都轉捐給了別人?
欒麗君:我媽堅決不同意,說你以后怎么辦。
解說:郭鵬,濟南軍區總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她告訴我們,得知欒麗君的決定后,所有人都非常吃驚,因為盡管欒麗君妹妹的干細胞暫時無法提供,但醫院方面仍在海外積極尋找配對骨髓,因此做移植手術并非沒有可能。
采訪郭鵬,濟南軍區總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
記者:對于欒麗君自己來說,她當時的身體情況就不需要這十萬元的治療費了嗎?
郭鵬:即使不做移植現在也應該是堅持化療,從她家庭經濟情況來說,就化療本身對她來說也是很困難的。
解說:2006年2月,欒麗君打電話給宮玉峰,告訴他自己決定將十萬元轉捐給他。宮玉峰聽了簡直不敢相信。
采訪宮玉峰,白血病患者。
采訪董紹靜,宮玉峰的母親。
記者:當時她給你說的時候,你是什么反應、什么想法?
宮玉峰:我腦子一下就大了,當時淚流滿面,我也不知道說什么。她超出了一般女孩的堅強,她做的決定也是超乎平常的女孩。
記者:兒子有了這筆救命錢之后,您的心情是什么樣的?是高興,還是說不出的滋味?
董紹靜:我覺得這錢,我這心里都是不好受。就是有一種感覺,她也是一條生命,是不是?給了俺,一旦她是不好,我這心里感到有點內疚,總覺得這小女孩太偉大了。
解說:3月9號,欒麗君寫下了轉捐申請書,準備交給煙臺市慈善總會,但是,首先遭到了自己母親的強烈反對。
采訪曲寶玲,欒麗君的母親。
記者:當時母女倆紅臉了?
曲寶玲:當時我是很不同意這孩子這樣的選擇,她說媽媽,我把錢給宮玉峰了,或者給任何一個人,我心情好受。我有精神的力量就能戰勝我身上的這些壞細胞,十萬二十萬它也治不了我的病。媽媽你就答應我吧,媽媽,好不好?你不是就愛看我快樂嗎?
解說:3月18日上午,欒麗君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了煙臺市,在轉捐協議上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這時,宮玉峰仍在濟南接受治療,代他前來簽字的老父親激動地只能一個勁地道謝。
宮憲基:感謝欒麗君,感謝這些好心人。
解說:這一天,拗不過女兒的母親也陪同前來,在捐贈現場,兩位老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曲寶玲:放心吧,一定會好的,咱要有信心。一定會好,相信科學,相信還有這么多的好心人幫助咱。
采訪曲寶玲,欒麗君的母親。
記者:您陪麗君去煙臺正式簽完了這個轉捐協議的時候,您的想法是什么樣的?您理解女兒的這種做法了嗎?
曲寶玲:和以前不一樣了,特別高興,感到有這樣的好孩子,老家就光榮自豪。
解說:3月21號,就在記者要結束采訪離開煙臺時,煙臺市慈善總會告訴雙方父母,10萬元轉捐款馬上就能到帳了。
煙臺市慈善總會工作人員:我們將嚴格按照協議上的規定,將10萬元錢如數存到宮玉峰住院的濟南軍區總醫院住院處,作為他的住院押金。
解說:欒麗君的母親在離開煙臺前,特意掏出了1元錢交給了宮玉峰的父親。
曲寶玲:大哥,麗君走的時候給我一元錢,這一元錢她要我親自交給你,把這一元錢帶給宮玉峰。
采訪欒麗君,白血病患者。
記者:你決定捐的錢是10萬零1元,這個數字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嗎?
欒麗君:10萬錢對白血病患者是一個很大的支撐力量,但是它也是由1塊錢組成的,就是說每個人即使獻出1塊錢的愛心,我覺得這一點一滴的愛心就會匯聚出一片愛的海洋,它能承載起很多生命。
解說:欒麗君說,轉捐10萬元愛心款給病友宮玉峰的心愿暫時完成了。她更希望把這份愛傳遞下去,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