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國足協剛剛結束了參與“愛心火炬”扶教和“送溫暖”扶貧活動,一把手謝亞龍以個人捐款500元、外加10條棉褲和毛褲奪得足協“慈善狀元”。
今年中國體育界的慈善事件集中出現在年初為東南亞海嘯捐款期間,除此之外,屈指可數。相比國外多如牛毛的體育慈善基金,迄今為止中華慈善總會名下只有一只體育慈善基金,即“中華慈善總會十佳冠軍基金”。該基金成立于2005年5月30日,由中國勞倫斯冠軍委員會和中華慈善總會共同發起成立,也是我國目前惟一的一只體育慈善基金。這只基金關注以及投入對象主要是青少年,具體分為五個部分:殘疾、殘障、孤兒、失足以及外來務工子弟。
十佳冠軍基金會第一個行動是“蒲公英計劃”,受助目標是北京打工者子弟校。成立當天,基金委員會主席鄧亞萍以及委員謝軍、李玲蔚等前往北京市朝陽區育英小學,給學生們送去了大約價值20萬左右的基礎體育設備,沒有現金捐贈。不過,這也成了基金會迄今為止惟一一項慈善行動。
在十佳冠軍基金成立之前,體育人的善舉大多通過紅十字會施行。大多數時間,中國體育人的慈善捐助行為顯得無序、隨機、凌亂。中華慈善總會于1994年4月成立,至今為止沒有一名來自體育界的理事。總會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國彤認為,目前體育慈善業在中國還未充分發展起來,這和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與觀念有關。在很多發達國家,捐一百萬和捐一元的意義是完全對等的,關鍵在于,你有“慈善”這個意識。在今日中國,一般來說只要3到5萬元人民幣,就可以使一家孤兒院或養老院大變樣,準確地說還足夠配備相當不錯的硬件設施。
2005中國體育善舉不完全記錄
1月2日,CBA各賽區球員、教練及觀眾為東南亞海嘯災區捐款總額超過26萬元。
1月4日,中國體育總局為海嘯災區捐款38.7萬元。
1月10日,中國花樣滑冰隊和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集體向海嘯災區捐款15620元,其中申雪、趙宏博及其主教練姚濱等捐獻了一個月工資。
9月4日,姚明為中華骨髓庫捐獻血樣。
(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