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從今年3月30日一誕生就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首批向基金會捐贈的企業和個人也走進人們的視野。吉利集團以5000萬元的捐贈額位居榜首。吉利集團的這5000萬元用處只有一個——尋訪1000名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高中畢業生,資助他們完成大學學業。
作為我國最大的民營汽車制造企業,何以對我國教育發展、對貧困學子傾注如此巨大的熱情與關愛?帶著這個疑惑。記者走訪了吉利集團,集團副總裁、北京吉利大學執行校長羅曉明向記者細說原委。
捐款5000萬元給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給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這并不是吉利集團的沖動之舉,而是出于對我國教育的一份持久熱愛。和董事長李書福并肩戰斗過14年的羅曉明,對李書福有著很深的了解。用他的話說:“董事長是一個對教育癡迷的人,從1986年開始做企業,二十年來,他始終堅信,做實業可以報國,而搞教育可以救國。”
羅曉明告訴記者,1994年。吉利剛開始進入摩托車行業,企業初步形成了一點兒規模。快速發展的企業所暴露出來的人才問題,使李書福深受困擾,很多大學畢業生不愿意來到民營企業工作。怎樣才能讓那些熱愛企業、適合于企業的人才來到吉利?李書福萌生了自己辦學的想法,希望在家鄉臺州辦一所大學。但他的想法,井沒有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1997年3月,李書福辦學的夢想終于實現。他在浙江臨海購買了271畝土地,成立了浙江經濟管理專修學校。兩年之后,這所學校迅速成為浙江省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學校,那里畢業的學生,很多成為了支撐起吉利集團的骨干力量。1999年6月,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李書福感到,中國民辦教育的春天到了,于是決定投資8億元,建立一個中國最大的民辦教育學校。北京市的領導知道他的想法后,發出了真誠的邀請,希望將學校建在北京。2001年,在北京昌平科技園,一所占地1620畝的嶄新民辦高等學校——北京吉利大學建立起來。經過近6年的發展,如今學校在校生已達22000多人。
談到對貧困生的關愛,羅曉明告訴記者。在辦學過程中他們了解到,最近幾年高校貧困生數量在不斷增長。從農村走出來的李書福。對這些學生有著很深的了解和同情。2005年7月,李書福在吉利董事會上提出,設立基金,資助1000名貧困學子上大學。雖然汽車產業投入動輒上億,但眼下吉利正處于迅速擴張階段,資金并不寬裕,幾千萬元的投入并不是一筆小數目。為此,李書福舉出了三個理由來說服他的同事:其一,扶貧助學,企業都應有這個義務;其二,資助這些學生,培養未來人才。同時也是著眼未來的吉利;其三,這一舉措可以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造就一支生力軍。三個擲地有聲的理由,令董事會一致通過了他的提議。不久前,李書福得知了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將要成立的消息,在了解了基金會的宗旨和章程后,李書福決定,把資助1000名學生的5000萬元捐贈給基金會,雙方共同完成這一使命。
李書福有兩個夢想,也是每個吉利人的夢想: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汽車,辦老百姓上得起的好學校。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個夢想,他們期望能夠通過對貧困學生的捐助,激發更多有良知的企業家投身到我國的教育事業中來。
摘自:《中國教育報》2006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