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薪的經歷做成掛歷,每一頁都寫滿艱難和辛酸。 記者 鄧小衛 攝
拖欠地震災區農民工的工資,于情于理于法都說不過去。當地政府如果想挽回公信力,就應該盡快還清拖欠的農民工工資,不能讓農民工在寒風中絕望地流淚。
1月19日《華商報》報道,因為陜西旬陽縣國土資源局拖欠200多萬元工資及材料款,來自四川廣元的包工頭喬大普抵押房產賣了車,妻子患癌無錢治,家中房子被震塌的農民工們也不能重建家園。為了引起媒體的關注,他們制作了一本“討薪掛歷”。
去年春節前,喬大普的討薪行動就曾引起媒體關注。當時,旬陽縣國土局專門下發紅頭文件承諾,“縣政府資金到位后,我局及時通知你們,由你們與施工單位來我局當面算清賬,所欠農民工工資由我局現場向你們兌付”。這個紅頭文件看起來很正規,卻沒有明確兌現的具體時間,果然,一年過去了,喬大普和農民工仍未討回血汗錢。如果國土局繼續失信,農民工們辛酸討薪何時是個盡頭呢?
四川廣元在“5·12”大地震中成為重災區,薪水討不回來,農民工們的生活將更加艱難。何況,國家有關部門曾專門發文,要求各地不得拖欠災區農民工工資,無論于情于理于法,旬陽縣國土局都沒有理由繼續欠賬不還。當地政府如果想挽回公信力,就應該盡快還清拖欠的農民工工資,不能讓農民工在寒風中絕望地流淚。
除了旬陽縣國土資源局要自責外,上級有關部門也應進行責任追究與工程審計。據報道,旬陽縣政府前幾年搞大開發,因貸款資金不到位等原因,一些工程被迫停工。政府大開發當初是誰提出的?誰審批的?工程背后是否存在腐敗?這些問題都值得追問。 (葉祝頤)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