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和比爾·蓋茨分享慈善功課
人民網 成 露 2009年04月05日11:03 來源:《工人日報》
春暖花開時節,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又一次來到北京。這一次的中國之旅,他的身份是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此行的主要任務是,未來五年內,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將投入3300萬美元,幫助中國引進結核病防治的新措施。
去年已退休的比爾·蓋茨,將自己擁有的580億美元財產全數捐給名下的慈善基金,目前全部精力放在慈善事業上,“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這一次,他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書面采訪時說,“我熱愛在微軟所度過的那段時光。不過,慈善事業同樣讓我感覺興趣盎然和富有成就感。”他還表示,“我很愿意跟中國的企業家們分享從我自身經驗所學到的最重要功課——從事慈善事業同創建一個營利企業一樣,是吸引人且富有回報的。慈善事業有同樣多的東西可以學習,也有同樣多的機會給社會帶來巨大影響。我想在幫助減少不平等和促進窮人生活改善上,企業真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我們對諸多中國富豪愿意一擲千金和巴菲特共進午餐、取經投資奧秘的新聞并不陌生,但不知道有沒有人、又有多少人感興趣和比爾·蓋茨分享慈善功課?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富裕人群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就在比爾·蓋茨抵達北京之時,招商銀行和全球知名咨詢公司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0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告訴公眾一組數字:來自2008年中國內地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高凈值人群約30萬人,共持有8.8萬億元人民幣的可投資資產。估計至今年底,中國高凈值人群將達到32萬人。
也許這些數字不一定十分準確,但卻值得我們思考。畢竟,與千萬富翁的增長速度不相協調的是,富人在慈善中發揮的力量依然有限。
中國更需要慈善,更需要先富裕起來的人群樂于履行社會責任,樂于“以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因為,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城鄉、東西部發展極為不平衡,人均收入排名仍排全球百位之外。截至2007年底,有4320萬人年收入在1067元的貧困線之下。一些貧困地區的人們連孩子上學看病都很困難。
中國富有人群的增長速度很快,與其不加辨別地抱怨社會“仇富”,不如審視自身慈善義舉的次數。事實上,不管是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站上財富之巔的人們很難逃脫公眾近乎苛責的審視目光。近些年,中國富人在慈善方面有所作為,但還遠遠不夠。在很多地方,在很多的印象中,與富人形象相對應的,似乎只有名車、名媛、名牌,以及其霸道的作風和慈善的缺位。
我們需要培育全民慈善的文化和機制,但更需要社會涌現更多的慈善家,需要先富裕起來的人群“以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正確方法回饋社會”,用他們的影響力吸引和帶動更多的人加入慈善。
比如“中國首善”陳光標。他一再表示,“我做好事,第二天就要讓全世界知道。”他稱,目的就是要成為慈善的榜樣,呼吁更多的人來參與慈善事業,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業中來。“非議我不怕,即使作秀我也是作慈善的秀。”
前不久,中國玻璃大王、福耀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德旺,將曹氏家族名下60%的股票,約38億元捐贈出去,承諾永不回頭,也一度引起人們議論紛紛。有的盛贊此舉,有的不敢相信,有的質疑其“資本游戲”。面對這些聲音,他平靜地回應說:“我開始選擇退休了,拿回這錢也沒有用,那么多人還沒有房子,我拿出來做善事,積德。國外的比爾·蓋茨個人破產了他也不能用基金會的一分錢,曹德旺這次捐款為中國人樹立一個典范,捐出去就不是我的,這是中國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錢,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一位歷史名人說過:“人人可以成為偉人,因為人人都能為他人服務”。很多人愿意拿這句話來激勵人們心向慈善。盡管中國的慈善家目前還很有限,但我們相信創造一個合理、合法、合情的慈善機制之后,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慈善事業當中,讓社會財富朝著積極、陽光的方向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