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九月至今,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已招募逾二千名新登記骨髓捐贈者,並為二十二位病人成功尋獲無血緣骨髓。
一九九一年的「救救小哥頓」骨髓捐贈大行動曾引起社會廣泛迴響,促使全球首個華人無血緣骨髓捐贈者資料庫「香港骨髓捐贈基金」成立。十五年來,本港已有超過五萬名人士登記成為志願骨髓捐贈者,同時亦為二百五十多名本港及海外病人尋得骨髓作移植治療。資料顯示,現時全球志願骨髓捐贈者已達一千萬人。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管理委員會主席羅榮生說,去年九月「基金」的服務轉移至「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新成立的「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至今已招募逾二千名新登記骨髓捐贈者,並處理約一百零八個尋索骨髓的查詢,更為二十二位病人,包括十九位本地及三位海外病人,成功尋獲無血緣骨髓。根據統計數字,本地華人只能在數千至數萬名捐贈者中找到一位完全脗合的無血緣骨髓捐贈者。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高級醫生李卓廣表示,市民對捐骨髓多存誤解。其實骨髓手術並不存在大危險,危險主要是在全身麻醉的步驟上,因為可能有市民對麻醉藥敏感。「骨髓是會不斷更新的,手術後好快就可以復原。」
他說,現時本港是以全身麻醉抽盤骨骨髓和使用血液分離機抽取外周邊幹細胞兩種捐骨髓的方法。使用血液分離機時間會比較長一點,平均三小時完成,亦有可能分兩次完成。
年滿十八歲至五十五歲、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市民,只要到任何一個「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捐血站,就可以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