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我與無償獻血
2008-02-19

 

我與無償獻血

獻血日期

獻血量(ML

獻血地點

總量(ML

2006-12-24

400

贛州石城

 

2005-08-22

200

贛州石城

600

2004-12-12

200

南昌

 

2004-04-24

400

南昌

 

2003-05-21

200

南昌

 

2003-01-01

200

南昌

 

2002-10-01

200

南昌

 

2002-01-04

200

南昌

1400

2000-08-01

200

萍鄉

200

 

 

 

2200

截止日期(做表時間):2008-2-19 做表人:黃永富

 

第一次知道獻血這樣的事情,大概是從高中同學兼好友“旗手”那里知道的。算來他的年紀比我還小,不過卻先我獻了,那時他或許就是18歲左右。為著宣告自己進入了成年,也挑著一個特別懷念的日子,在18周歲后,我坐了公共汽車,到所在城市的新華書店門口一個獻血屋里,獻出了我的第一次!

第二次是走進了大學,自然是以一個大學生的名義去的,就在八一廣場的一個獻血站。之后在南昌所有的獻血都是這樣的。不過,2003年元旦的那次,記憶中似乎更早就想獻了,更早的時候就到站里去要求再獻,是那里的阿姨不讓,說不能在短時間內獻血。所以也就正好等來了三個月,我再去,同樣被拒絕,不過我說都三個月了可以獻的,在我的堅定決心下,她也就答應了。當然,嚴格依照《獻血法》是要隔6個月的。0521的一次,是因為父親的生日,雖然他的生日日期是依照農歷算的。0424的一次,似乎是因為自己的生日,記憶中當然不是正好那一天,因為還要學習,所以得靠在前后的一個雙休。

2005年的這次,我已經畢業了,但還沒有到單位去報到,卻是已經走進了這個縣城,就在縣城的衛生局門口正好碰到了從贛州來的采血車。這次的獻血,算到了單位上,好象拿了50元的營養補助。接下來的一次也相當,但這個時候似乎已經沒有200的獻血了,至少要獻300,不過我本來的打算就是400的。

2007年暑假去了北京,自然沒有獻了,冬日里的一次,我也沒有得到消息(注:贛州來石城的車一般就是冬夏兩次)。這個時候,我人已經不怎么關心事情了。

我去獻血的原因很多,似乎還挺復雜的。記得在什么地方有說過,也或者只是在紙質的日記里寫過,這個時候可很難找到它們了。回想起來,一個是可以免費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況,一個是像宣傳所講的鍛煉自己的造血功能,一個還可以說是拿到一份健康的合格證。還有一個起因是母親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大好,認為如果以后要手術的話,我可以提供一點幫助。其實在后來的生活中也證實了這一點,但也似乎就預告著母親的身體健康急劇滑坡,以至終不能挽回。這是極其遺憾的事情了!

現在我想,獻血一年一次比較的好罷。是啊,有時我想,近來我的身體也不大好了,是不是這么長時間沒有獻血了呢?甚至也擔心起自己的健康來。

 

附錄:《獻血有益健康http://club.dayoo.com/read.dy?b=cityonline&i=454459&t=454459

 

獻血是否影響健康?
   
 
  
1998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上海市獻血條例》實施以來,本市廣大公民踴躍參加無償獻血,近幾年每年獻血量都在35萬人份左右(每人份200毫升),為保證醫療用血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獻血有礙健康仍然被一些市民視為洪水猛獸,使他們在報名參加獻血時聽而生畏,在步入采血室前望而卻步。有的雖然已獻了血,但思想深處的疑慮尚存。為此,我們再將有關科學知識整理如下:
 
無礙健康的理論根據與實踐
 
證明:


一、從血液生理學角度看:
 

獻血200毫升是個什么概念?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總量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獻血200毫升僅占總血量的120125;在臨床醫學實踐中,一般對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張輸血,可見獻血200毫升決不會影響健康。

人體內的血液并不都參與血液循環,有2025%的血液貯存在脾、肝、肺、皮膚等貯血庫內,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貯血庫,可以貯存人體總血量20%的血液。當人體血循環需要血液時,脾臟等會連續不斷地釋放血液進入血管,參與血循環。獻血200毫升不影響血液循環,怎么會影響健康呢? 人體血液成份的吐故納新活動十分活躍,人體內每天約有1120的紅細胞(即20億個紅細胞)衰老、死亡,白細胞的平均壽命約714天,血小板的壽命就更短,約79天。再說,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的條件激發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個健康人每天生成紅細胞約 2000億個,血小板 1200億個,即每個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細胞相當于人體血細胞的總量。獻血200毫升后人體很快就會得到補充,決不會影響健康!
 

二、從近兩千名無償獻血各種獎牌獲得者的實踐來看:
 

1989年以來,本市參加無償獻血的已累計250萬人次,其中累計獻血達到5次(1000毫升)以上的獲得國家無償獻血金杯獎、金牌獎、銀牌獎、銅牌獎的已近兩千名,這些無償獻血狀元的共同體驗就是獻血無礙健康。試問,如果獻血有害健康的話,他們能堅持長期無償獻血嗎?張國強已累計無償獻血140次(2.8萬毫升),田禮虎也累計無償獻血2萬毫升以上,就是證明。
 

三、從我國獻血年齡段、一次獻血量、兩次獻血間隔時間看:
 

我國《獻血法》對上述各項的規定,都低于(或寬松于)國際上的發達國家甚至亞洲地區。
 

獻血年齡:我國規定1855周歲(男、女);香港特區規定16歲以上,只有年齡下限,而無年齡上限;日本規定1869歲;韓國規定1665歲;臺灣地區規定1765歲。
 

一次獻血量:我國規定為一次獻血200毫升,最多不超過400毫升;韓國為320400毫升;香港特區為300430毫升;臺灣地區為250500毫升;尼泊爾為250500毫升。
 

兩次獻血間隔時間:我國規定不低于六個月;而日本、韓國、香港特區、臺灣地區都為3個月。國外曾報道一獻血者在一年中10次獻血,可見獻血無損健康。
 

大量科學研究證明獻血有益健康
 

一、可預防、緩解高粘血癥
 

科學家們運用血液流變學與血液動力學對血液與獻血的關系作了研究,發現堅持長期適量獻血,特別是單獻紅細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顯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腦血流量提高,從而達到緩解或預防高粘血癥,使人感到身體輕松、頭腦清醒、精力充沛。
 

二、可預防、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青島一位專家曾對127名多次獻血者、87例高血壓者、60例缺血性中風者進行血液流變學的對照研究,結果表明,獻血者對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具有積極的作用;芬蘭一研究小組對2784260歲的男性進行調查,其中獻過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獻過血的少86%;另一組研究,對獻血l2次的1532人進行追蹤觀察,結果僅一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為 0.043%,同期未獻血的2306人中,有226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為9.8%,明顯高于獻血組;美國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獻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險僅為未獻血者的 12


三、男子獻血可減少癌癥的發生率
 

體內鐵元素含量過低易患缺鐵性貧血及行動遲緩,過高則適得其反。《國際癌癥》曾報道,體內的鐵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0%,罹患癌癥的機率就提高,適量獻血可以預防癌癥。該文還提到,女性因月經周期失血損失了一定量的鐵質,故未發現女性的鐵含量與癌癥發生有明顯關系。
 

四、可促進、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緒可通過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溝通大腦及其他組織與器官,使其處于良好的狀態,有益于人體免疫力的增強、抵抗力的提高。而獻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同時,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凈化,心靈得到慰藉,工作與生活更加充實。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實際上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這是健康長壽的重要要素。
 

五、可延年益壽
 

國外也曾有學者對66歲以上的332人(獻血者)與同年齡、性別的399人(未獻血者)作前瞻性對照研究,結果顯示:


獻血組平均壽命為70.1歲,高于未獻血組的平均 67.5歲;


獻血組的存活率為67%,高于未獻血組的40%;


獻血組的死亡率為33%,低于未獻血組的60%。


綜上所述,適量獻血不但無礙健康,而且有益健康。請廣大市民一萬個放心。無償獻血者不僅用自己的熱血拯救了同胞的生命,也用自己的博大情懷體現了人間自有真情在的高尚風貌。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