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7歲的李翠英歷經坎坷,她說:“是親友之情,使我改變主意,決定堅強地活下去。”
李翠英是仙桃沙咀辦事處梅湖村人。人世間的多種不幸,都集中在她身上。
1983年,她和同村人吳正同結婚,夫妻倆靠做小生意謀生。1990年,她的大兒子6歲時,不幸因中毒離開人世。1996年9月,李翠英被查出患了晚期直腸癌,醫生斷定她只能活5個月。當月,她做了直腸癌切除手術,術后又做了7次化療。治療藥物損壞了腎臟,她得了慢性腎炎。
因腎衰竭,2004年,李翠英不得不做換腎手術。家里賣掉一座兩層樓的房子,得到1.5萬元。在同濟醫院做手術后,因體質太差,在醫院住院3個月,又開刀兩次,當年9月,李翠英在同濟醫院換腎成功回到家中。
換腎后需要服用昂貴的抗排斥藥物。吳正同靠在建筑工地打小工掙錢,給她買藥。為了節省丈夫的辛苦錢,她偷偷減少抗排斥藥的劑量。由于用藥量太少,她的腎功能再次衰竭。
第一次換腎后一年,她的腎壞死了。今年3月1日,李翠英再次病危,醫生說,需要再次換腎。
面對妻子接踵而至的不幸,吳正同沒有嫌棄,反而更加憐惜。3月15日,他瞞著妻子,做了血型、肝炎、腎臟B超、肝腎功能等檢查,拿著這些檢查結果,他找到王大衛醫生,說:“我要捐腎給我妻子!”
但是,李翠英堅決不換腎,她說:“如果不是你,我已死了多次。我再也不能拖累你了。”
吳正同和一雙兒女跪在地上求李翠英,他說:“只要你活著,孩子們回家就可以喊一聲媽媽,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家啊。”
吳正同賣掉了家里僅剩的兩樣值錢的東西———冰箱和電扇,得到150元錢,準備為妻子換腎。他們的親友得知消息,紛紛捐款相助。
“讓我們再相伴10年,孩子就長大了”
今年48歲的李傳俊是湖北省京山縣孫橋鎮一個中學的語文老師。
去年下半年,他的慢性腎衰竭開始惡化,由于經濟拮據,他決定放棄治療。春節沒過完,他就病危了。年已7旬的老母不想眼睜睜看著兒子死去,堅持要給他捐腎。母親執意要和兒子到同濟醫院去配型,但檢查發現,由于年齡原因,她的腎已不適合捐贈了。
這時,妻子鐘立珍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把我的腎捐給他吧!”丈夫和婆婆極力反對,但最終拗不過。
3月初,鐘立珍在同濟醫院作出決定:“我捐一只腎給同濟,你們盡快給我丈夫做手術!我用我的腎換回丈夫10年的生命,讓我們再相伴10年,那時,孩子就長大了。”
在鐘立珍的手術同意書上,有一行清秀的筆跡:“本人自愿捐腎一個給予李翠英,同時獲得一個活體供腎給予丈夫李傳俊”。
李傳俊2000年曾突發腦中風,妻子鐘立珍為借錢給他治病,曾給人下跪。李傳俊昨日動情地說:“我妻子雖沒有文化,但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她對我關懷備至。如果沒有她,我已死了一萬次。想起她為我下跪的情景,我的心在流血。”
醫院牽線兩對夫妻交叉換腎
今年3月,經過醫院配型,吳正同的腎可以給妻子,這讓吳正同非常高興。然而,另一對夫婦正為腎源發愁。他們就是李傳俊和鐘立珍。
血型相同或相溶是器官移植最基本的條件,鐘立珍的A型血不能與丈夫李傳俊的O型血相溶,和他們一樣等待腎源的O型血病人多得排隊,丈夫何日才能等到相符的腎?這讓鐘立珍心急如焚。
3月下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請來了這兩對夫婦。所長陳忠華教授試著問吳正同:“現在有一對想捐腎的夫妻因血型不相溶捐不成,那個需要腎的丈夫正好與你是一個血型。你愿不愿意跟他們交換呢?”
吳正同說:“我原本是要救我的妻子的,現在我的一個腎能帶活兩家人,我更值了。”
醫生們原來以為會被吳正同拒絕,沒想到問題迎刃而解。
女兒深受感動兩次嗚咽
李傳俊的女兒李倩在孝感上大學。昨天,她在收拾父母的病房時發現了大量方便面,忍不住嗚咽起來。“父母正在做大手術,卻悄悄準備快餐面充饑,省下錢來供我們上學。”
此前,李倩并不知道父母要動大手術。
原來,由于擔心影響孩子們的學業,李傳俊夫婦在換腎前幾天,一直瞞著女兒。直到前天,李倩才知道父母住進了同濟醫院。她當晚匆匆忙忙趕到武漢。
昨日上午11時18分,吳正同捐完腎后被送入重癥監護室。守候在電梯口的李倩看到吳正同皺著眉毛,好像非常痛苦。想到父母將面臨同樣的遭遇,她禁不住再一次嗚咽起來。她的同學趕緊遞給她紙巾擦淚,并將她抱在懷里。
兩個男人的深情凝望與眼淚
取腎、植腎,再取一個腎、再植腎。昨日上午的手術,如同一個有序的流水線。
上午8時許,兩名健康人吳正同和鐘立珍被送入手術室,兩人的愛人守在病房,都有些依依不舍。兩間手術室僅隔一個洗手間,透過通道兩扇玻璃門,彼此可以看到對方。
連日來,早已在病房內相互打過氣的兩人,此時很快在全麻狀態下深深睡去。他們的承諾即將變成現實。
9時05分,吳正同的取腎手術最先進行。主刀醫生是曾做過100多例親屬活體腎移植手術的曾凡軍教授。50分鐘后,吳正同的右腎被成功取出,放在事先準備好的冰盤中,用特殊的器官保存液灌洗、降溫。10時40分左右,張偉杰教授等人也成功取出鐘立珍的右腎。醫生們驚訝地發現,兩枚健康的腎臟長度均為10.8厘米。
就在鐘立珍的取腎手術進入傷口縫合階段時,她的丈夫李傳俊被送到手術室。路過妻子的手術室門前時,躺在推車上的李傳俊沒等護士的攙扶,撐著坐了起來,深情凝望手術臺上的妻子,眼中噙滿淚水,醫生告知妻子的手術很順利時,他才放心離去。
記者看到,在被抬上手術臺的瞬間,這位中學老師忍不住淚水漣漣。
交叉換腎技術上已不成問題
術后不久,兩名受者輸尿管里均有尿液流出。專家介紹,這是腎移植病人腎臟功能恢復的重要標志之一,標志著手術比較成功。
陳忠華教授介紹:“就目前情況來講,腎移植(尤其是親屬活體腎移植)的技術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該院自開展腎移植手術以來,共實施換腎手術2500例,其中親屬之間活體腎移植手術達到108例。
陳忠華說,“換腎”實際上是在原腎基礎上再加一個健康的腎臟,而原來的腎仍保留。新增的一個腎臟則放在患者右下腹或左下腹,找到適合的動脈、靜脈進行了連接,并把新腎的輸尿管連到膀胱上,代替原來的腎工作,而留在體內的原腎并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李翠英現在體內雖有4個腎,但康復后并不會因此影響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