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初步統(tǒng)計,在紹興市,像紅星村這樣的村級慈善基金已有10多個?!按謇锶司?,村里人用”。這些村級慈善基金近年來共幫助困難戶585人次,用于敬老愛老772人次,用去慈善資金近百萬余元。村級慈善基金作為紹興市農村一種新型救助模式日益受到社會關注。
村里誕生救助機制
3年前,紹興縣漓渚鎮(zhèn)紅星村在全市率先成立村級幫扶助困基金(后改為慈善基金)。紅星村有367戶農戶,許多村民依托花木產業(yè)走上致富道路。但有個別家庭由于種種原因,生活仍然貧困。“村里每年都會出現一些急需幫助的困難戶,民政部門的救助畢竟有限,縣、鎮(zhèn)(街道)兩級的慈善機構也難以滿足幫扶需要,依靠村民力量,在村里建立一種長效救助機制是形勢所需。”在村支書蔣關芳的倡導下,一個以民間資金為主要來源、專門用于幫助老弱病殘和困難群眾的幫扶助困基金成立。為了發(fā)動村民捐款,蔣關芳帶頭捐款2000元。3年來,該村的慈善基金累計達到10萬余元。
老板撐起慈善基金
這些村級慈善基金數目不等,多的幾十萬元,少的幾萬元,均來源于村民捐款,其中村里老板捐款金額占總數三分之二以上。
去年7月1日,諸暨市山下湖鎮(zhèn)廣山村進行首次慈善募捐?!澳翘欤謇镉兴郊臆嚨睦习鍘缀跞搅?,村會議室40個座位坐得滿當當?!贝逯谓B霞回憶當時的場面連說三個“想不到”?!八麄兇蠖加袀涠鴣恚?000元以上的就有二十多位,兩名珍珠老板各捐了3萬元。當場募集了182,000元?!?/P>
老板們積極捐款的現象,在鏡湖新區(qū)靈芝鎮(zhèn)小善村、紹興縣漓渚鎮(zhèn)紅星村都出現過。紅星村的一名個私老板已連續(xù)3年主動捐款,捐助金額達5萬余元。
幫扶助困就在眼前
“村里人捐、村里人用,好事做在眼面前?!贝迕穹从?,有了慈善基金,村里為老百姓辦善事更直接、更方便,感覺更貼心了。
去年9月,一場臺風吹走了諸暨廣山村村民何建江的所有希望。何建江是村里的養(yǎng)鴨大戶,去年初投入2萬余元建起大棚,規(guī)模養(yǎng)鴨。眼看著鴨子即將上市,一場臺風讓何建江血本無歸,連生活都成問題。村干部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討論啟動慈善基金助困,第二天就給何建江送上1000元救助金。捧著錢,何建江感激得說不出話來。
“村級慈善基金來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對農村救助體系的完善,它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紹興市民政局救濟處有關負責人指出,村級慈善基金的設立在我市乃至全省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具有推廣價值。他同時提醒,慈善基金由村自行管理,使用基金必須做到公開透明,取信于民。當然,如何拓展基金來源值得各村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