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慈善事業還很‘小’,才開展不久,到現在才10歲,也有可能被我們認為是新首富的人選還沒有開始關心慈善,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的民營企業慈善事業還沒有真正的開始。”
“而國內的某些企業在慈善捐贈時或多或少的會有一點功利之心。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在公益捐贈上則往往以災害救濟為主,這也與它們政府背景不無關系。一些煙草公司的捐贈也有企業形象建設方面的考慮。”
——胡潤
胡潤(RrpertHoogewerf),英國人,今年36歲,畢業于英國杜倫大學,曾留學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漢語,留學日本學習日語,還通曉德語、法語、盧森堡語。英國注冊會計師,7年安達信倫敦和上海的工作經驗。曾任美國著名的財富雜志《福布斯》(Forbes)的中國地區首席調研員,曾連續4年為福布斯編排中國百富榜。自1999年在國內推出“中國百富榜”以來,到2005年連續7次編制中國大陸百富榜。
自1999年開始,胡潤百富就致力于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旗下擁有雙月刊《胡潤百富》雜志,刊登過的主要內容包括:《胡潤百富榜》;《胡潤慈善榜》;富豪之選———中國千萬富翁品牌傾向調查等,2006年是胡潤第三次推出《胡潤慈善榜》和第二次推出《中國慈善企業排行榜》,近日,已經成為慈善事業專家的湖潤就民營經濟如何在中國慈善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等問題接受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中國的慈善事業在進步
記者:在推出慈善排行榜的這幾年來,您覺得中國的慈善事業是不是在不停的進步?
胡潤:與以往相比,今年的慈善家榜從50位擴大到了100位,榜上前50位企業家從2003年至今累計捐贈近51億元,比去年的13.5億元翻了近4倍,可以看出慈善行業在過去的一年里發展速度是非常的快。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的慈善事業取得了不凡的成績,這也歸功于社會各界的努力??梢钥吹降氖?,企業家們更關注慈善了,甚至可以說,企業家更加有渠道去關注慈善了,政府、企業和非盈利機構之間的關系在慈善領域更加和諧起來,這也是我們編制排行榜希望看到的進步。
記者:今年的慈善事業是否比往年有新突破,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
胡潤:從中國慈善企業榜來看,今年出現的一些新情況主要體現為:第一,華人企業成為主角,50個上榜企業平均將年銷售收入的0.15%用作了慈善事業。第二,從捐贈方向來看,教育事業和健康事業以及對一些臨時性的突發災難捐贈占了絕對多數。第三,海外華人企業或基金對中國內地的捐款占總額的過一半。這次榜單上的50家上榜企業和基金共捐贈41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8000萬。第四,中國的盈利最多的國有企業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國捐贈最多的國有企業。2005年,中石油獲得了1300億元的凈利潤,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賺錢的企業。與此相比,他們1.27億元的捐贈就顯得不那么多了,他們的捐贈主要集中于扶貧以及教育。而大連萬達是最慷慨的民營企業。從2003年至今,他們總共捐贈了約7400萬元,主要捐獻方向為教育、公共建設。
中國慈善事業只有10歲
記者:從2006中國慈善家排行榜來看,似乎被我們認為是新首富的人選還沒有開始關心慈善,比如去年百富榜的前四名的民營企業家(黃光裕、嚴介和、陳天橋、丁磊),他們所有的捐贈加起來還不足4000萬元人民幣,您覺得這是什么原因?
胡潤: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慈善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有時候并不能按照金額來度量,我覺得他們有些人應該是這樣想的,比如說黃光裕,他的企業做得非常大,他們認為為社會創造財富,提供就業機會,提供良好的產品,同時向政府交足夠的稅,對員工的管理更人性化,同時注意環保問題,舉行一些慈善活動,就是對社會做貢獻。
最初我們認為最富的人應該是捐贈最多的人,去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即使有些富人還沒有做很多的捐贈,但大筆的捐贈還是會來自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富人。我覺得,中國目前的慈善事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中國的慈善事業還很“小”,才開展不久,到現在才10歲,也有可能被我們認為是新首富的人選還沒有開始關心慈善,比如施正榮、張茵,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的民營企業慈善事業還沒有真正的開始。
而中國慈善制度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完善:1、通過稅收優惠政策來鼓勵企業為公益事業多做貢獻。2、讓慈善活動富有效率,保證慈善捐款的有效性,讓需要幫助的人拿到全額的救助,減少中間環節的資源浪費。
做慈善先要把企業經營好
記者:目前中國民營企業慈善事業的發展瓶頸是什么?民營企業首先應該做好什么,才能在慈善事業有更大的貢獻,才能更好地擔當起“企業公民”的責任?
胡潤:目前雖然國內有200多家基金會,但是除了中華慈善總會等基金運作相對成熟之外,很多基金在運營模式上、效率上還不是很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企業的發展,今年慈善家排行榜上有一半以上慈善家的捐贈是不通過慈善機構的,前十名中就有8位是通過自己的基金或者直接捐助的方式進行慈善活動。事實上目前很多海外華人基本上以私人基金會的形式向內地捐款,而且成立時間較長,李嘉誠基金會、邵逸夫基金會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成立。此外,他們不僅向內地捐款,更在國際上進行公益事業:李嘉誠斥資數十億元成立加拿大李嘉誠基金會,合和集團董事長胡應湘向普林斯頓大學捐款1億美元。目前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們由于年齡、企業規模和配套法規的限制還不能像李嘉誠一樣去做公益事業,但我們相信10-15年之后中國內地必將出現本土的李嘉誠基金;
我覺得中國的民營企業應該啟動“企業公民”戰略,她包括“納稅,人性管理,環境”等重要因素。慈善活動是“企業公民”的一部分,是企業回報社會的方法之一。而對于目前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首先是把企業經營好,讓企業更穩定,將企業經營成一個百年基業。只有企業發展壯大了,才有能力開展慈善公益事業,才能更大地回報社會。企業積累了更多的財富,將在慈善行業更有所作為。
國內企業有一點功利之心
記者:目前民營企業的主要捐贈方向、方式分別是怎么樣的?與國外相比有什么區別?
胡潤:從慈善家排行榜和慈善企業排行榜的捐贈方向來看,教育事業和健康事業以及對一些臨時性的突發災難捐贈占了絕對多數。在我們的榜上,有23家企業將主要的捐贈投向了教育事業。捐贈方式主要有三種:直接的項目捐贈、通過慈善機構的捐贈和企業家自己設立基金。目前雖然國內有200多家基金會,但榜上有一半以上慈善家的捐贈是不通過慈善機構的,前十名中就有8位是通過自己的基金或者直接捐助的方式進行慈善活動。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就是教育捐贈的先行者,他在去年捐贈10億港元于香港大學,也創造了亞洲教育捐款的最高紀錄。而緊隨其后的是有10家企業將其慈善事業的重點放在了幫助中國健康事業上,禽流感的發生,白內障患者的增多,正在喚起越來越多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發現,海外華人基金的慈善捐贈往往較為透明,捐贈方向也以教育為主,他們往往認為教育是改變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最佳方法。而且如李嘉誠等,不僅捐錢,并且把自己大量的時間花在慈善事業上,李嘉誠就坦言自己會將1/3的工作時間用于他的基金會。因此海外華人的捐贈更多是出于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和對教育及健康的珍視。而國內的某些企業在慈善捐贈時或多或少的會有一點功利之心,正泰集團就坦言慈善捐贈對于企業的聲譽會有很好的影響。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在公益捐贈上則往往以災害救濟為主,這也與它們政府背景不無關系。一些煙草公司的捐贈也有企業形象建設方面的考慮。
記者:你接觸過的這么多位民營慈善家中,哪一位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胡潤:很多位慈善家留給我印象都特別深刻,比如,今年的慈善冠軍、年過八旬的深圳彭年酒店掌門人余彭年,將自己20億元的財富捐給社會。余彭年的捐贈頗具特色,全部用于白內障病人的復明手術即彭年光明行動。而楊瀾則在慈善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因為楊瀾決定將其在集團權益的51%捐贈給社會,并成立“陽光文化基金會”,希望常年關注教育和扶貧,同時把慈善作為一種事業,幫助國內的慈善機構完善模式,推動慈善行業的發展。她這樣做就是在幫國內構建了一個infrastructure(基礎下部建設),這將讓更多的人受到良好慈善事業教育、培訓,讓更多內行的人來運作慈善基金,這樣將提高中國慈善事業的整體水平。本報記者 方陽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