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愛心未必只是“雨中打傘”
2012-06-21
下雨天,一位在餐廳打工的長春女孩為乞討老人打傘,被網友贊為“雨天最美的打傘女孩”。原本是個很溫情的畫面,可事實證明卻是假象――女孩不好好上班,硬要為穿著雨披的老人撐傘。有網友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沒有做好,就去愛心泛濫,典型的腦殘邏輯。雖有點言重,卻頗有道理。
小時候就聽過一個學雷鋒的笑話。很多小學生學雷鋒,不約而同地選擇攙扶老年人過馬路。一個老太太無奈地說:“孩子們,能不能別讓我再過馬路了?我已經來回幾十次了,讓我回家吧。”的確,獻愛心要分場合分主次,沒必要去硬造一個獻愛心的場合。警察看到小偷不抓,非要扶大媽過馬路,能說他最美嗎?
去年夏天在蘇州曾出現一位“最美撐傘女孩”,當時因為一位乞討老人沒有任何防雨工具,撐傘女孩一路護送老人回家,自己卻被淋得透濕。因為有圖有真相,蘇州女孩的善舉感動了萬千網友。
善舉本來就是一念之間的舉手之勞,只因人情的冷漠、社會的浮躁,才成為一種稀缺資源。而每個人的內心又非常渴望這種稀缺資源,因而當“撐傘女孩”出現時,人們毫不吝嗇地給她冠以“最美”字樣。也正是因為很容易就能“當”上“最美”,就可能出現東施效顰現象。
當長春出現女孩為乞丐撐傘時,依然感動了不少人,但看圖辨真相后,很多人的心情或許就會發生變化了。平心而論,發生在長春的這件事,穿著雨披在雨中乞討的老人已采取了保護措施,女孩的做法看起來似乎有愛,卻看不到這樣做的必要性。
如果這位女孩不務正業卻硬要擺pose給穿雨披的乞丐撐傘,被餐廳開除就屬正常現象。有人懷疑女孩在炒作,也有人懷疑發帖者在炒作,這些懷疑,都有道理。因為獻愛心未必就是雨中打傘,學雷鋒也不只是攙老人過馬路。
真正的善舉,就是一念之間的舉手之勞。譬如旅人干渴時送上一杯水、老人摔倒時的幫扶、大喝小偷“站住”的助威聲,而不要去強扶老人過馬路、硬給穿著雨披的乞丐撐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