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能否讓樓市“風平浪靜”?
江蘇天一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風吹草動不僅關系到今后房地產市場走勢,也成為購房者買房的風向標。今年以來,限購松綁,金融政策調整等放松調控的傳聞不絕于耳。過去10多天,包括住建部、發改委、央行、銀監會等四部委對關于房地產政策可能松動多次辟謠,業內專家表示,近期四部委罕見密集回應市場傳聞,實屬罕見,一方面表明市場敏感期輿論風險高企,另一方面表明政府對于市場調控的基本態度依然嚴謹。
10天4次辟謠
針對近期媒體關于房地產信貸政策將有所松動的報道,住建部新聞發言人6月18日表示,住建部門將積極配合金融部門,繼續嚴格執行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自6月8日以來,國家部委十天之內對關于房地產政策可能松動的第四次辟謠,而且還是來自四個不同的部委。6月14日,央行新聞發言人已就“央行特急文件調整利率及其涉及房貸利率”一事作出回應:中央銀行和監管部門對個人住房貸款一直實施有效的政策引導和審慎性監管。個別媒體稱“央行特急文件規定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七折”,有意曲解央行政策意圖,有市場炒作之嫌。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研究員陳雪表示,6月份一周之內,四部委接連發布涉房調控的表態,一方面說明在市場觀望相持的敏感期,輿論風險高企;同時也表明,目前中央對于房地產調控的態度依舊嚴謹,并無明顯的放松跡象。
6、7月將是樓市調控關鍵期
進入2012年以來,樓市的調控政策不再加碼,反而各地政府紛紛開始對樓市進行微調。整體經濟下滑之時,放松調控的謠言四起,“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似乎到了十字路口。
“6、7月份將是樓市調控的關鍵時期,當前時期,政府需要及時明確表態,表達促使房地產市場理性回歸的決心,穩定民眾的政策心理預期乃當務之急。”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趙曉表示。
趙曉認為,樓市反彈期待政策表態,再次強調房地產調控的三個“合理回歸”目標應該很有必要。一是促進地方政府心態的回歸,逐步減少對房地產業的依賴;二是促進開發商心態的回歸,回歸到售價與投入和合理的利潤相匹配;三是促進購房者心態的回歸,一方面要保證居民合理的自住性需求,另一方面要對投資和投機需求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如果能加大住宅用地的投放量,則既擴大投資,刺激經濟增長,又能有效抑制房價反彈,應該是當下不錯的一個政策選擇。”
房價大漲可能性較小
投資銀行摩根大通最新研究報告稱,預測中國的房地產緊縮調控政策不會放松,并維持今年全國房價下降5%-10%,部分一線城市降幅可達15%-20%。
從宏觀政策上看,報告稱目前政策趨松不會直接令樓市受益,但融資成本的降低及市場流動性改善可以間接緩和地產業壓力,預計針對投機和投資性購房的限購政策還會持續。“部分開發商融資已然不易,未來幾個月間房價繼續下行會迫使它們出局,我們也預計地產業會出現整合,但降價也會使成交量趨穩,以達到調控目的。”
申銀萬國稱,央行的加息及部分城市樓市微調,都表明房地產銷售市場已有回暖跡象,而這都有助于逐漸消化目前高企的庫存,穩定房地產開發投資。此外,申銀萬國還指出,從最近國家發布的一系列政策,都反映了國家堅持限購政策不動搖,鼓勵保障性住房建設,限制別墅等豪華型住宅開發等房地產調控的思路。
辟謠能否讓樓市“風平浪靜”
一個重要的現象是,一些地方對于調控政策的逐漸侵蝕。這兩年來,已經有不少城市在悄悄地嘗試對房地產調控政策進行若干程度的“松綁”,廣為人知的有佛山、蕪湖等。據統計,2010年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發布以來,全國有29個城市的樓市政策微調,25個城市獲得通過。
在決定房屋價格的諸多因素中,中央政府政策、銀行信貸、地方政府取向、開發商屬于主要的決定性因素,而炒房者和正常居住需求屬于次一級的要素。由于目前銀行信貸并未在房地產領域大放水,同時有關部門接連辟謠表明中央政府政策并未松動,而開發商還普遍面臨資金鏈的緊張局面,同時由于限購政策導致炒房和投機因素不能入市,所以,目前房地產市場新的變局的主要影響力量是地方政府。堅持房地產的調控不動搖,成敗在于地方政府是否堅持調控不動搖。
現在,各地還面臨著“穩增長”的任務,在慣性思維下,各地有很大走刺激房地產老路的沖動。而要讓消費者對樓市穩定預期,還需要地方政府用實際行動來“辟謠”。在中央政府接連“辟謠”之后,各地切勿把“調結構”拋之腦后,更不能以博弈的心態曖昧以待,而要把房地產調控繼續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