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謝師宴“變了味兒”
2012年06月26日
高考結束后,用什么方式和師長告別?近日,高中畢業生的“謝師宴”,又在爭議聲中悄然興起,逐漸帶旺海南餐飲市場。
學生對師長的感激之情,變成了吃吃喝喝的攀比,老師不堪“跑場子”赴宴的忙與亂。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飯店酒樓瞅準商機大力炒作的“謝師宴”,對學生和老師而言,卻是“快樂并痛著”的煎熬。
“謝師宴”檔次節節高
海口市瓊山華僑中學的王廉強,高考結束后一直想找機會好好感謝老師。“我也想過其他方式,但是歷屆學長都是請吃飯,已經形成”慣例“了,最后還是覺得請老師去酒店吃頓飯才能夠表達心意。”
王廉強告訴記者,他家在農村,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得到老師很多幫助和照顧,才使得他今年順利參加高考。他說,自己已經攢了一千多塊錢零花錢,舉辦“謝師宴”就是為了向老師感恩。
“像我們晚自修到十點多,老師每次都陪伴著我們。他們的付出,我們都是看得見的。” 王廉強說。
但記者走訪海口市部分酒樓飯店時發現,王廉強積攢了多年的零花錢,要想在海口市辦一場像樣的“謝師宴”卻比較困難。盡管距離高考成績公布還有幾天時間,但不少酒店已經推出“展翅高飛宴”“金榜題名宴”等討口彩的“謝師宴”套餐,吸引學生,價格從一兩千,到三五千,甚至上萬元不等。
海口市華誠匯酒家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五千八和四千八的“謝師宴”訂得比較多,如果要求好一點的,不管是八千還是一萬,酒家都可以重新訂制菜單。
王廉強的父親長期在外地打工,得知兒子想要辦一次“謝師宴”,專程趕回了家。“我支持他辦,作為家長也可以借這個機會當面謝謝老師。” 王廉強父親說。
“謝師宴”考驗家長實力和老師體力
雖然兒子覺得辦一桌“謝師宴”,價格在一千元左右就可以,但是王廉強父親準備“贊助”兒子,提高“謝師宴”的檔次。
他解釋說,既然要辦“謝師宴”,檔次就不能太低,要不然不能完全表達心意。“其他家庭都選擇了很好的酒店,我們也會選擇好的酒店,不然太不好意思了。”
正是這種攀比心理,使海口市酒樓飯店檔次越高,“謝師宴”的生意就越火爆。
記者打電話到海口市黃金海岸大酒店咨詢“謝師宴”預定,工作人員稱其“謝師宴”最低消費是一千五百元,而且預定已排到下周。
“謝師宴”逐漸流行,不僅成為家長的負擔,老師也苦于“趕場子”赴宴的壓力。
海口市瓊山華僑中學高三的梁老師認為,現在的“謝師宴”已經變了味兒。“我們理解學生想感謝老師的心意,但是如果每個學生都來辦‘謝師宴’,老師怎么跑得過來?”
梁老師說,只要去了一家,其他家庭宴請也得去,要不然學生會覺得不給面子,而且很多家長喜歡敬酒,一個暑假的“謝師宴”下來,不僅沒有休息好,而且把身體喝壞了。
分別,還可以這樣說再見
梁老師任教生涯中,讓他印象最深的“謝師宴”并不是在海景餐廳吃到名貴的山珍海味,而是和學生一起包餃子。
“那天每個人的笑容都很燦爛。老師和學生一起剁餡、包餃子,一邊包一邊天南海北地聊天,聊高中的生活、大學的計劃……比去大酒店吃開心多了。” 梁老師說,“許多學生在那天,第一次向老師坦開心扉。”
在采訪中,不少老師認為“謝師宴”作為尊師重教的一種方式,本身很正常,但經過商家包裝后就變了味道,動輒五六千、甚至上萬元的“謝師宴”,比的是家長的經濟實力,卻淡化了學生與老師的感情交流,是被商家“挾持”的謝師方式。
海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楊學前說:“學生表達心里的感激,其實通過一張明信片、一個電話、一條短信,或者當面通過言語表達就可以。”
他認為,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學生沒有收入來源,感謝老師的方式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經濟能力為主才是最合適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