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現場急救要爭分奪秒
2012年06月29日
又到酷暑時節,很多人都喜歡在清涼的河水或湖水中躲避夏季的炎熱。然而,每到這個時候,溺水事件卻頻頻發生,更讓人遺憾的是,許多人因為不知道該如何正確急救,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那么,讓我們來了解了解如何對溺水者正確施救。
A
淹溺的危害不容忽視
人淹沒于水中,水與雜物充滿呼吸道及肺泡,引起缺氧和窒息稱為溺水或淹溺。淹溺分為干性淹溺和濕性淹溺兩大類。干性淹溺是人入水后,因受強烈刺激(驚慌、恐懼、驟然寒冷等),引起喉頭痙攣,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濕性淹溺是人淹沒于水中,水充滿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環的水引起血液滲透壓改變、電解質紊亂和組織損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臟停搏而死亡。
B
淹溺急救要爭分奪秒
不管是何種原因造成的淹溺,都會引起全身缺氧,最易受損害的是腦細胞。有資料顯示,腦缺氧10秒即可出現意識喪失,缺氧4—6分鐘,腦神經元發生不可逆的病理改變,腦缺氧6—9分鐘死亡率達65%。因此,溺水早期現場搶救必須快速、有效、分秒必爭,力爭做到早發現、早復蘇、早治療。
C
正確的現場急救是關鍵
⒈若發現有人溺水,應立刻呼叫120與當地救難人員協助救援。
⒉救護溺水者,應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從其后方出手救援(防止被溺水者緊抱纏身而雙雙發生危險)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長竿等,讓落水者攀扶上岸。
⒊將溺水者救上岸后,首先判斷溺水者意識和生命體征,如果均正常,可視情況幫助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嘔吐物和泥沙等雜物;如果意識喪失、生命體征存在時,應立刻清除口腔異物,包括取下假牙,將其舌頭拉出,以保持呼吸通暢。
⒋以往認為急救應當先控水,但實踐證明,先控水可能使溺水者失去最佳搶救時機,只要氣道通暢,就可以直接做心肺復蘇,這樣的效果要比先控水好很多。如果溺水者神志喪失、頸動脈搏動消失,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對口吹氣為最佳。急救者位于傷員一側,托起傷員下頜,捏住傷員鼻孔,深吸一口氣后,往傷員嘴里緩緩吹氣,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時,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助呼氣,反復并有節律地(每分鐘吹16—20次)進行,直至恢復呼吸為止。同時進行胸外心臟按摩,讓傷員仰臥,背部墊一塊硬板,頭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傷員一側,面對傷員,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嬰幼兒用食、中兩指或兩拇指重疊下壓,兒童可用一手掌根按壓),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將胸骨壓下4厘米左右(兒童1—8歲、嬰兒1—2cm),然后松手腕(手掌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復有節律地(每分鐘10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如果單人施行搶救,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操作之比為30∶2,雙人按15∶2比例進行。不要輕易放棄搶救,心肺復蘇至少要堅持做30分鐘以上。經過現場急救后,迅速將溺水者送到附近的醫院繼續搶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