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補貼補的是良心
2012-07-02
《齊魯晚報·今日濰坊》B5版6月27日消息:《環衛工本月起可領高溫補貼》了。看到這里,筆者不但為濰坊市的環衛工高興,也由衷地希望,再給高溫補貼加點“溫”。因為就在昨天,《齊魯晚報》曾以《高溫補貼多成“空頭支票”》為題,報道了一些地方不執行高溫補貼政策,而本來應該享受高溫補貼的從業者,也由于怕丟飯碗不敢和老板較真,結果得不到高溫補貼的奇怪現象。
曾幾何時,在國有企業或者其它部門工作的人都知道,無論是高溫補貼還是高寒補助,只要到了那個季節,單位就會直接下發,該給錢的給錢,該發糖的發糖,該送汽水的送汽水,直接把保溫、納涼等勞動保護發給職工。
遺憾的是,盡管《山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早已出臺,可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國有企業的“自主經營”,如今,很多單位不但學會了“節衣縮食”,“精打細算”,還學會了揣著明白裝糊涂,從而使不發高溫補貼和節日加班費等違法現象成為全國性“通貨膨脹”,乃至由此而引發群體事件。
那么,眾多“老板”為何如此膽大妄為呢?依筆者之見,“天高皇帝遠”是一個原因。他們自認職能部門鞭長莫及,顧不過來,管不著,所以就我行我素;其次,欺上瞞下,欺負職工養家糊口,找個工作不容易,所以就裝聾作啞,明知故犯;還有就是,在執行《山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的問題上,因為力度不夠,造成了即使單位不給員工發高溫補貼,為了飯碗,大家也只能忍氣吞聲,滿腹牢騷無處發,結果刺激了不把“高溫保護法”放在眼里的反常行為。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無良商人”的麻木不仁,因小失大,在丟掉公德的同時,“磨洋工”等出工不出力現象也在“蔚然成風”。故此,筆者希望給高溫補貼再加點“溫”,是為領導者好,也是為所有人好。如果大家真的都能夠開開心心地領到本屬于自己的“高溫補貼”了,“物質刺激”同樣會煥發巨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