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貧困災區渡難關是緊急任務
2012年07月03日
6月下旬以來,我國南方及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遭受強降雨襲擊,大量受災群眾特別是貧困地區受災群眾急需救助。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緊急行動起來,幫助災區群眾特別是貧困地區受災群眾解決生活難題,成為當前一項緊急任務。
據民政部門掌握的情況,此次災害不僅雨量大、范圍廣、災情重,而且受災縣市中超過五成以上屬于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或少數民族地區,群眾自救能力差,災貧因素疊加,大量受災群眾希望得到救助。
災情就是命令。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緊急行動起來,伸出援助之手,讓救災資金和物資以最快的速度到位,體現著政府工作效率和作風,更體現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團結友愛。
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做好救災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貧困地區日常得到的政府扶持和社會各界無私援助,使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得以改善。大災襲來,貧困地區群眾面臨因災返貧的現實困難,關鍵時刻,更需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幫助。
守望相助、無私奉獻,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美德。在抗擊汶川、玉樹大地震及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等重特大災害中,這種美德充分彰顯,不僅為救災和恢復重建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而且成為幫助災區群眾渡過難關、重建家園的強大精神支撐。
據統計,目前受災地區各級政府累計已投入群眾生活救助資金9036.7萬元,救災工作正有序開展,但現有資金和物資遠不足以幫助受災群眾解決生活困難。讓災區群眾有地方住、有衣服穿、有食物吃、有干凈水喝,還需要政府加大救災力度,也需要社會各界伸出援手。
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關鍵在于加快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發展,確保這些地區不掉隊。從這個層面說,做好貧困地區救災工作,意義更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