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上天”也糾結
2012年07月12日
讓中國人聞之色變、棄之如敝履的地溝油,現在要上天“喂飛機”,完成它“屌絲”變“高富帥”的華麗轉身了。媒體報道稱,荷蘭航空公司將在華收購2000噸“地溝油”用于制造航空用油。消息傳出,網友驚呼:地溝油都要出口變高富帥了,小民們的苦日子也要熬到頭了吧?且慢。
分析有二。其一,地溝油“上天”去了,“上桌量”可能會減少,這對國人來說,簡直是飛來橫福,十分期待國際友人紛紛來華采購;其二,地溝油如果大量出口,國內餐館想買到“味美價廉”的地溝油就沒那么容易了,購油成本勢必受到影響,飯菜漲價幾乎成為必然。這對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小民們來說,恐怕要在“橫福”和“漲價”之間做一番糾結了。
任何事物都有它復雜的兩面性,地溝油“上天”這等好事也不例外,有沒有一種方案能夠一舉兩得呢?同樣是油,同樣能賣錢,又同樣事關國計民生,不妨把石油行業的先進管理經驗COPY進來試試看,譬如宣布地溝油由國家統一管理,成立“中地油”集團,對全國地溝油實行“統購統銷”。
如此,中地油可在地溝油的“上天量”與“上桌量”之間做好宏觀調控,合理分配二者的比例,避免由于“上天量”瞬間過大造成的“上桌量”不足與食用油價漲,并以此保證CPI數據的有序平穩。
當然,有人可能會問,在中地油進入這個市場之前,已經有一些專業的環保公司在做這個事情了,但比起那些“無本萬利”的收油“游擊隊”,基本沒有競爭優勢可言,后來進入的中地油又能如何呢?有這個疑問的人,不妨去讀讀石油業的發展簡史,看看那些高效率的民營加油站是如何倒閉的。所以,有“國家統一管理”這個體制優勢在,其他的枝節問題都是浮云。倒是那些民間的收油“游擊隊”,還是趁早做好轉型升級的打算,否則可能會重蹈民營加油站的覆轍。
地溝油曾讓國人糾結于檢測、監管等技術難題,如今荷蘭人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只要經濟杠桿設置得合理,把地溝油從餐桌上倒逼到航空用油領域,也許會成為一種趨勢。問題在于,地溝油的潛在經濟價值如此之大,又事關國計民生,如果沒有“國家統一管理”的制度護航,如何叫人放心?所以,十分期待中地油早日問世,讓“中地油”這個曾經是調侃的詞變成現實,為地溝油治理帶來突破。
哦,對了,最后別忘了對地溝油加重稅,以確保中國航空用油價高于歐美,不能讓廉價地溝油拉了高價石油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