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路于民的首場勝仗
2012年08月03日
數年前,一幅有關公路收費站的地圖在網上熱傳,圖上,收費站點密密麻麻,仿佛滿天繁星,又如同一張密不透風的天羅地網。但如今,這張天羅地網終于被撕開一道大口子。
中國政府網昨日發布了國務院通知,國務院已同意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制定的《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在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及文件確定的上述法定節假日連休日期間,7座以下(含7座)載客車輛在全國收費公路(含收費橋梁和隧道)上免費通行。
盡管,享用“免費大餐”的只限小轎車,并不包括大客車及大小貨車,且各地機場高速公路是否免費還要由各省級政府決定,“免費大餐”施惠有限,但從天而降的“餡餅”還是讓公眾興奮不已。
也難怪公眾興奮。司機們都知道,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期間出城車輛多,為繳高速公路過路費,車輛常常堵在收費站前進退不得。而新政后小轎車通行免費,就可以讓高速公路不再擁堵,一路順暢,由此大大節約時間成本、降低油耗,惠及民生。這無疑讓司機們欣喜不已。
而對于近5000萬私家車主,新政不僅能節約時間、降低油耗,還會帶來實惠。以歷年的節假日放假安排看,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這四大節日放假時間在20天左右,也就是說,新政執行后,小轎車一年有20天左右的時間免費通行。雖說20天占全年時間不過近5.5%,但對私人小轎車來說,這20天卻幾乎是它們外出的密集期、高峰期,因此新政極具針對性。
當然,對于公眾來說,新政帶來的還有驚喜——原來,中國的收費公路是可以免費的;原來,地方和企業編織的收費公路“防護網”也是可以突破的。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推行“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后,收費公路過多、收費站點過密、收費標準過高、收費期限過長就成了中國公路特色,雖然民眾怨聲載道,但不合法、不合理的公路收費始終屢禁不止、屢清不絕。即便近年有個別高速路停止收費(如首條高速公路S5滬嘉高速路),也有少數收費公路春節免收通行費,還有部分二級路不再收過路費,但這些終歸只是“點上”的改變。而重大節假日小客車免費通行,包括高速路在內的全國收費公路同時免單,改變觸及“面上”,且免單時間長達20天,無疑就是石破天驚第一遭,讓人驚喜。
公路本是公共產品,但收費公路“收夠了還收”、“沒完沒了”,原因就在于“許多公路‘收費還貸’已演變成與民爭利的掠奪者、地方政府和企業追逐利益的‘提款機’”(《人民日報》語),地方對撤銷收費站并不情愿。這也是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去年6月到今年5月展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但一年來雷聲大雨點小,并無什么高速公路停止收費的核心因素。
所以此次新政的標桿意義就在于,五部委不再糾纏于是否撤銷收費站,而是探索性地從時間上“橫空一刀”,硬生生“腰斬”20天左右時間為全國免單期,讓“密不透風的天羅地網”一下被拉開了大洞。
由此,“重大節假日小客車可免收通行費”,雖然沒有完全還路于民,但卻是還路于民的第一場勝利。
雖說目前的新政僅局限于小轎車,但還路于民的探索性改革也表明,大客車、貨車減免通行費用乃至最終實現收費公路全免費的探索,也指日可待。畢竟,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