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水中架起“生命之橋”
2012年08月10日
9日15時10分許,來自上海的游客呂先生第一個通過“突擊隊”連夜趕搭的大橋,走出了被困三天的浙北峽谷。截至記者發稿,300多名被困人員均安全走出景區。
相較于岸上焦急等待的家屬和群眾,呂先生顯得頗為輕松。“雖然被困,還是相信自己是安全的,昨晚9時多就睡了,謝謝所有人為我們做的一切。”他說。
自7日以來,“海葵”帶給安吉縣的降雨不斷,局部地區累計降雨達到450多毫米。強降雨導致山體塌方、橋梁塌陷、公路損毀,300多名游客被困在安吉縣報福鎮浙北大峽谷景區內,山上和山下無法往來。游客大多為來自上海、杭州等地的老年人,且持續降雨使通信、電力一度中斷,這讓被困游客的親屬們焦急萬分。
杭州市民許偉銘的母親和孩子被困,失去聯系,焦急的他多次通過微博向媒體求助,希望了解當地的情況以及了解家人的安危。杭州市民張女士則在8日晚趕到了安吉,她說:“父母帶著一對雙胞胎孩子到安吉度假有段時間了,雖然已經電話聯系上,但還是不放心,就連夜趕了過來。”
面對險情,湖州市、安吉縣、報福鎮三級聯動,迅速成立搶險指揮小組,立即進行安全轉移,組織民兵搶險、派遣工作人員上山安排飲食、安撫情緒,而消防、武警官兵則迅速到崗到位,多次組織“突擊隊”救援。
安吉縣委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8日凌晨和上午,縣、鎮組織了兩次突擊,將一些通訊設備和供電設備送到了部分被圍困地區。而正準備進行第三次沖擊時,大家遭遇了阻力。“主要是雨一直沒停過,水位給我們救人搶險工作增加了很大困難。”他說。
記者8日深夜來到報福鎮景溪村。在位于該村內的浙北峽谷景區漂流區起始點附近,記者看到一座長約30米的橋梁被山洪沖垮。在微弱的燈光中,河中泛黃的洪水沿著路面翻滾,一浪推著一浪。而這座橋,正是連接山上最大的一座橋梁。
8日22時許,湖州市消防支隊調集特勤及鄰縣消防官兵緊急趕赴報福鎮石嶺村增援。為有效打開“生命通道”,掌握被困地區情況,消防官兵迅速組織精干力量,成立“敢死隊”強行深入山區搜救。
強降雨致使山洪暴漲,河流湍急,現場指揮員在商討后決定,使用救生拋投器與對岸建立支點,然后實施強渡。方案決定后,20余名“敢死隊員”身穿救生衣,攜帶橫渡繩索、通訊工具、食品、藥品等,迅速展開行動。
考慮到強風、地勢等因素的影響,救援官兵選擇了一處地勢較高且有大樹可以作為支點的地段,并精確調整了方向和角度,連帶繩索的氣瓶順利拋射至對岸。在對岸群眾的協助下,繩索被牢固系在一棵大樹上,一條橫跨大河的“生命通道”迅速被建立。“敢死隊員”迅速使用滑輪、掛鉤等器材逐個開始強行橫渡。
猛烈的臺風將橫渡至大河中央的消防官兵吹得搖搖晃晃,洶涌的洪水卷起無數浪花,打在救援人員臉上和身上。風雨中,全體救援人員始終咬緊牙關,一寸一寸艱難地向對岸推進。在經歷了艱苦的橫渡后,9日凌晨,救援人員順利抵達對岸,與先期到達的救援隊匯合,并為災區游客和居民送去食物和藥品。
9日2時起,從湖州市緊急調來的鋼架橋梁組件陸續被運到景溪村的這座斷橋邊,從5時起交通部門開始正式鋪設。截至9日,羅家費臨時橋架通,除了50名來不及轉移的游客外,其余游客均已安全撤出,部分游客已自主返回上海、杭州等地,其余游客居住在臨時安置點。
記者在洪水洗刷過的景區內看到,一些道路已經被沖垮,許多民警在路邊執勤,提醒過往的群眾注意安全。不時有走下山來的游客向記者招手,他們表示,自然災害造成短暫困難,大家都是能理解的。一位姓林的農家樂老板告訴記者,他們開車將游客送到了羅家費臨時橋,目送他們遠去。
目前,當地政府仍在進行后續處理。據介紹,為了保證車輛進出,10日將進行另外4座被毀橋梁的臨時搭建,此外,長約10公里的山路受到洪水沖擊導致多處塌方,交通部門也在積極組織后續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