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老人不倚重24孝是時代風尚
2012-08-15

老人不倚重24孝是時代風尚

2012-08-15     來源: 中國江蘇網

  8月14日,一個包括“教父母學會上網”、“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和“支持單身父母再婚”的新版“24孝”行動標準,引起熱議。
  
  今年6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來審議,修訂草案中新增一條“常回家看看”,也引起社會關注和爭論。
  
  一些地方還要推出“孝心工程”。官員考核,甚至招生招聘也要看孝不孝。
  
  一時間,孝聲四起。
  
  “十二五”時期,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到2015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約占總人口的16.7%,老年人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用立法、“規矩”或呼吁引導兒女經常看望和問候父母的具體行動,并營造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孝老”的好氛圍,不僅是針對當前實際,而且在未來,對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進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都很有意義,也是一種有益的社會管理創新和嘗試。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化,國人養老的環境、方式和心緒也有新的改變,我們在鼓勵、敦促和監督兒女對父母“精神贍養”的同時,也應積極引導輿論和多方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老年人不再那么特別倚重兒女們的“24孝”或“常回家看看”。
  
  這提法聽起來似乎矛盾,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當代或未來的中國老年人不能只會與兒女“玩”或圍著兒孫轉,不能只會一心一意期盼著他們“常回家看看”等盡孝,而是也要學會并樂于自己“玩”,在精神上能做到“三心二意”地對待兒女的“常回家看看”。
  
  這樣說,是有道理的。因為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是以兒孫為中心的,這樣做有好的一面,但也會對兒女的“精神贍養”過分倚重,使我國許多老年人過分重視兒女的“常回家看看”,甚至因此失去自我,成為自己晚年生活的唯一寄托和內容,時常失落。同時,對兒女也增加了精神負擔和自責;對社會也是一種負面情緒。
  
  不少國家沒有“常回家看看”或“盡孝”此類提法或呼吁,多不是因為他們兒女都“常回家看看”了,而是父母對成年兒女是否“常回家看看”不會過分介意、過分寂寞或由愛生怨。而且,歐美國家還有“父母送給成年孩子最好禮物就是脫離父母的獨立生活”之說,并不希望孩子“盡孝”,更希望各自獨立,依老或啃老最羞恥。我們有時在依老、啃老、“常回家看看”、“待在家不走”或盡孝上還真是扯不清。
  
  有一篇小說令人印象深刻,說的是一位學業優秀、畢業名校的高學歷女兒多年來在經濟和生活上依老和啃老,卻理直氣壯地認為,父母在人前人后以她為榮,這是她在精神上盡孝。
  
  實際上,現在不少我國老年人已認識到,孩子成人后就應該擁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觀,老年人也應有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質量不能完全被動地靠兒女的親情來盡孝,也要靠自娛自樂和自身修養。同時擁有自我精神生活和兒女親情,不僅與兒女的關系更融洽,而且老年生活品質也更高。看看我們周圍,就出現不少擅長自養精神生活的“老頑童”和“俏夕陽”。這些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兒孫的事少了,而一提起自己最近在玩什么,則勁頭十足,興致勃勃。讀書、打球、旅游、唱歌和上學等等,玩了一大群同齡朋友,老年生活豐富多彩,有了“第二青春期”的味道。這代表著我國一種新型養老的時代潮流,在當代老年人精神生活中,“自我營養”和老年人之間的“互養”,可能會越來越有分量,越來越成為主流。
  
  對此,不僅老年人要改變觀念,政府和社會更要改變觀念。特別是,政府應在保護老年人權益上多做努力,為他們“自我營養”和“互養”提供更好的條件,進一步為“老有所樂”和“老有所學”提供好的場所和機會,例如,對老年人免費開放更多更好的休閑文化體育設施及公共交通等,開辦老年大學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等。也可為他們“老有所為”提供更好的舞臺。社會輿論也不要把“常回家看看”搞得太重要了,甚至有了更多的哀怨和凄苦。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