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女教師獲贈1572萬的欣慰及糾結
2012年08月22日
黑龍江“最美女教師”張麗莉舍命救學生的義舉,讓人為之動容。3個月過去了,“張麗莉見義勇為愛心基金”收到來自全國的1572萬元善款,佳木斯市民政部門表示,待張麗莉身體條件允許后,這筆善款將交到她本人手中,由其自行決定管理和使用。
誠如網友所言:再多的錢,也彌補不了張麗莉失去雙腿的痛苦與遺憾。“張麗莉見義勇為愛心基金”收到的不是錢,而是愛心。但這筆巨額善款已經超出了張麗莉今后養護的實際需要,如何處置,委實是一個問題:既是一個道德問題,亦是一個法律問題。
佳木斯市民政部門的表態,無疑給有善心的人們一顆定心丸。佳木斯市民政局局長井元杰說,“這是愛心和信任的傳遞,我們慈善組織經得起誠信的考驗。”我們為張麗莉英雄事跡感動的同時,也為井元杰的承諾感到欣慰。
目前我國尚無社會募捐法,對待單一事件的募捐,尤其是善款數額巨大的,確實是無章可循。是故亦有網友直言,民政部門不是死抓不放,而是在適當時候交由張麗莉“自行決定管理和使用”,體現了一種進步與寬容。但是,面對遠遠超出實際需要的這筆善款,張麗莉是否考慮過其使用意向呢,比如,捐出部分給更需要的人?
這正是社會募捐法缺位帶來的糾結。
“愛心基金”是一種獨特的慈善基金形式,由中國乃至世界各國人民的愛心創造而成。與其他基金成立前必須有“底金”保證不同,“愛心基金”從零元開始起步,以愛心為理念,專款專用,隨時接受媒體的監督和創始人的質詢和檢查。這是人們的共識,卻無法律或者法規的界定。在實際操作中,主要靠自律及他律來實現。當自律與他律發生沖突時,往往演繹成有相關利益多方參與的博弈,甚至對簿公堂。因為缺乏健全的法律規范,大多不了了之。當事人憋屈自不待說,而廣大的愛心人士受傷害最深,直接影響了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與國外成熟的慈善環境相比,我國慈善運作只處于初級階段,法律、法規的嚴重滯后,強制募捐、硬性攤派時有發生,社會募捐公信力有待提升,等等。就拿“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一案來說,張麗莉固然偉大,但與她一樣可敬的英雄人物中國還很多,卻沒有幾人有她的“運氣”。如果不是媒體的高度關注,加上天時地利人和,1572萬元的巨額善款恐怕只能想象。換個角度看,我們在實現社會正義的同時,也喪失了一些社會公平。
獻愛心是不能強制的,但規范捐贈人、受益人的權利、義務,比如按照捐贈人的意愿來使用捐贈款物、反饋捐贈款物的使用情況并接受監督,在善款遠超實際需要時應該如何處置等,是可以有章可循的。我們期待社會募捐法的早日出臺。如果這樣,中國的慈善事業,可以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