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的是客車,追問的是漏洞
2012年08月28日
陜西延安長途客車與罐車追尾造成36人死亡、滬蓉高速四川廣安段面包車追尾大貨車造成12人死亡、青銀高速陜西綏德段商務車追尾大貨車造成9人死亡……近日接連發生的幾起重特大交通事故深深刺痛著公眾神經。人們為車禍中消逝的鮮活生命扼腕,更深深思考著慘劇背后的交通安全管理漏洞。
長途客運、雙層臥鋪車、凌晨出事、36人遇難……發生在延安的這幕交通悲劇,讓人想起一年多前造成41人死亡的京珠高速特大交通事故。慘烈的教訓總是驚人相似,亦更發人深省:我們的監管與問責機制能否經得住生命的追問?
與一般性的交通事故不同,長途客運汽車造成的群死群傷事故可以追溯到明顯的行業性特征。比如車型體積大、重心高、過道窄、車門少,不利于緊急轉向和制動,不利于人員及時疏散和逃生;與此同時,長途和超長途客運中,疲勞駕駛、超速、超員、隨意上下車以及私自改變線路等極具安全隱患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凡此種種,皆存在多時,理當引起高度重視,并出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嚴厲監管措施。
客運交通安全事關重大,不可有須臾懈怠。京珠高速特大交通事故發生后,交通運輸部曾對臥鋪客車采取了“強制監控”和“強制休息”等嚴厲措施。有關部門從2012年3月1日起叫停了相關臥鋪客車產品的生產、銷售和注冊登記。但這之后,“奪命客車”悲劇仍不斷上演,相關安全隱患難以根治。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的發生就再次發出警醒:交通安全管理要有制度,更要抓落實;要重視事后追查,更要防患于未然。
頻發的公路交通事故,已成為我國公共安全領域的重大禍患。而隨著上路車輛增多、路況復雜程度增加,對當前交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發生,必須吸取深刻教訓,嚴肅追究事故責任,適時果斷啟動行政問責。同時,更要以此為契機完善相關制度、落實管理措施、堵住安全漏洞,防止類似悲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