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高考生主動考零分吁教改
2012-09-06

 高考生主動考零分吁教改

2012年9月6日    來源:新京報



2009年,徐孟南在中學門口打出自己的勸學標語。徐孟南供圖

  9月開學之際,大學一年級新生,進入校園,開始新的人生。而有一批考生,曾以高考零分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現(xiàn)行教育制度的思考,也由此無法踏入大學。他們構成高考的另一個榜單。

  這些不合作者,把自己整個青春期所受的教育歸零,并以此挑戰(zhàn)高考制度。

  最早被媒體大規(guī)模報道的高考零分考生是2006年的蔣多多,隨后有七八名考生做出了相同的選擇。如今,這些零分考生在哪里,做什么?當年的選擇帶給他們什么樣的改變?

  記者尋找到三位零分考生,請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讀者可以通過他們的故事,和他們一起思考,如何面對人生道路上重要的抉擇。
  
  在經歷了貧困、勞苦、愛情、失敗后,他們發(fā)現(xiàn),曾經用巨大代價所擊退的挑戰(zhàn)——高考,其實只是人生若干個挑戰(zhàn)中最容易的一個。
  
  他們也發(fā)現(xiàn)對制度的改變僅靠一時之激,是徒勞無益的。人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不可沖動行事。
  
  他們既然愿意接受采訪,表明他們愿意用自己沉淀下來的生命經歷來告誡后者。他們依然堅定自己對高考制度的思考。但讓他們重來,他們或許會重新選擇改變的方式。
  
  1 從拒絕到捍衛(wèi)
  
  徐孟南 22歲,安徽蒙城縣人,2008年高考主動考零分,幾門課共得143分。現(xiàn)在在江蘇淮安經營一家豬毛廠。如今他認為,應試教育應改變,但一兩個零分不足以改變。
  
  4年前,徐孟南拒絕高考;4年后,徐孟南勸人高考。
  
  2008年高考時,這名安徽蒙城二中的學生,故意違規(guī),想借高考0分,讓世人關注他的教育理念。2012年,他建起“高考0分聲”網站,講述零分考生的故事,呼吁學生不要考零分,但要關注教育改革。
  
  從拒絕到支持,徐孟南的態(tài)度為何會發(fā)生180度的轉變?
  
  失敗的炒作
  
  徐孟南建“高考0分聲”網站,花了1000多元。今年5月,網站運營。上面羅列了蔣多多、吉劍、張皎等零分考生的故事。有人說他又在像當年高考一樣炒作。徐孟南笑了笑:“我現(xiàn)在這樣還能炒作什么?”
  
  他說,現(xiàn)在明白了,炒作都是有能力的人折騰的,“沒有能力,考多少個0分,也成不了韓寒。”
  
  徐孟南用“傻事”指代當年高考考零分的做法。他曾寄希望這一舉動為他帶來關注,改變應試教育制度,乃至改變他和萬千學子的命運。
  
  徐孟南高一時成績良好,高二時受韓寒《通稿2003》影響,他強烈反對應試教育,并自創(chuàng)了一個教育理念——“三人行”教育模式,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根據每個人的愛好、特長進行教育,文化課得分只占高考的一部分。
  
  為了宣傳這一理念,他決定模仿2006年高考零分蔣多多,用高考0分換來話語權,讓更多人關注他的“三人行”教育模式。
  
  2008年高考,徐孟南場場考試都故意違規(guī),在試卷上四處寫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我是蒙城二中的……”他還在試卷的空白處闡述他的“三人行”教育理念。
  
  但分數(shù)出來后,徐孟南沒得0分,他得了143分。
  
  成績下來后,他給安徽一報社打去熱線電話,媒體開始關注他。但報道出來的大多是負面,批評他的幼稚。幾天過后,再也沒有媒體報道他。讓他引以為豪的“三人行”教育理念,更是無人問津。
  
  另一條路
  
  高考結束后,徐孟南到上海打工。那段時間晚上,他睡不著就琢磨,“考零分這事兒,到底對不對?”
  
  他想不出答案,于是開始寫自傳體紀實小說《高考零分生》。沒有電腦,就用手機打出來,再發(fā)到網上。他希望看到小說的人,能給這個高考零分生一個答案。
  
  一個月后,徐孟南悄悄從上海回到合肥,向媒體求助:他想上大學。但高考錄取已過,沒有大學愿意接受他。
  
  接下來的幾年,他的生活被打工的“勞累、辛苦”充斥著,而他的同學,無論名校還是專科,幾乎都在讀書。偶爾的相聚,同學們聊著愉快的大學生活,和對未來的憧憬,這令徐孟南羨慕不已。
  
  打工一年多后,他想復讀考大學。但父親徐廣豐對他失望透頂,叫他“不要再惹是生非”,堅持讓他繼續(xù)打工。
  
  徐孟南不再提復讀的事情,每次聽到同學們的近況,他都不由感慨,“一步岔開,路就不同了。”他有時忍不住抱怨,當初為什么沒人“拉他一把”。
  
  這個念頭促成了徐孟南的“悔悟勸學”行動。2011年5月,他找人做了一個木箱隨身背著,里面放了4000多份宣傳單,呼吁大家要好好參加高考,不要考0分。
  
  他住三十塊一晚的簡陋旅館,吃街邊的盒飯,先后到南京、合肥、鄭州等地高中宣傳。他假扮學生身份混進校園發(fā)勸告?zhèn)鲉危庥鲞^不少保安的驅逐。
  
  他還堅持著在網上寫博客,在各大論壇上發(fā)帖勸告。他的“悔悟勸學”行動一直堅持到2011年高考的前一天。
  
  先理解,后改革
  
  半年前,徐孟南和一位聽力有障礙的女孩娟娟結了婚。岳父把一個小豬毛廠交給他管理,每個月付他三千元的工資。
  
  徐孟南曾用手語和娟娟講述自己的故事。娟娟用手語回答:“考0分可以,故意考0分就不好了。”
  
  這兩年高考前總有人從網上找到徐孟南咨詢考0分的事兒。
  
  這些學生通常用羨慕的語氣向徐孟南請教:如何抵抗應試教育。徐孟南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勸,他擔心這些學生選他當年的路:“不值得。四年前,如果有人告訴我考零分什么也得不到,我肯定不會考了。”
  
  徐孟南的妻子懷孕了,他說,將來不會讓自己的孩子高考考零分。
  
  在通過網站呼吁學生參與高考的同時,徐孟南也鼓勵學生關注高考教育改革。他認為,應試教育需要改變,但不應以考生蒙受損失的方式來改變,況且一兩個零分也不足以改變。
  
  徐孟南現(xiàn)在仍然想去讀大學。“要出世先得入世。”他說,進入體制去了解它存在的問題才能改革它。

  2 尋找“伯樂”

  吉劍 25歲,云南昭通人,2008年高考主動考零分,幾門課共得168分。現(xiàn)在在浙江永康一家工廠打工。
  
  8月3日,在狹窄而濕熱的小屋里,吉劍用牙刷撥了撥臺式風扇的扇葉,幾分鐘后,風扇才緩慢啟動。

  這是浙江永康城郊的一棟老舊樓房,房租240元一月。樓房外幾米處就是一間嘈雜的加工廠。天熱時,吉劍就在同事有空調的公寓里蹭涼。
  
  吉劍在2008年高考中故意考零分來“改變中國高考制度”。
  
  4年后,吉劍并沒改變,他繼續(xù)過著清貧的生活,繼續(xù)寫文討伐應試教育,繼續(xù)尋找他的“伯樂”。
  
  被忽視的“才華”
  
  “你后悔嗎?”
  
  這是每個高考零分考生繞不過去的問題。吉劍說,媒體問,家人問,朋友也在問。
  
  在8月中旬的采訪中,吉劍始終沒有說出“后悔”這兩個字,只是含混回答“可能有吧”。
  
  8月18日,吉劍在他《吉劍的反思》一文中更明確地回答:“雖然大多數(shù)高考0分的人后悔了,可是我吉劍沒有后悔。”
  
  吉劍喜歡數(shù)學,高中就讀云南鎮(zhèn)雄某中學時,別的同學忙著做題時,他卻在思考“圓周率為什么無限循環(huán)?”等問題。
  
  高考時,吉劍并沒有在試卷上答題,而是寫下了一些數(shù)學論文,及對高考的看法。還有小部分題目,是胡亂填的。
  
  吉劍希望,高考閱卷老師看到他在數(shù)學方面的才華后,“匯報給教育部門”,或是被理想中的大學直接特招。
  
  吉劍高考考了168分,但媒體報道了他想考零分的事情,引起了全國關注。但到了9月新生入學時,仍沒有老師向他伸橄欖枝。吉劍只好到各地打工,這期間他仍學習數(shù)學。
  
  今年8月,他花了將近2萬元,注冊了一家網站。網站首頁簽名寫著亞里士多德的名言:“求知是人的本能。”這個網站,發(fā)布了吉劍所寫的時評、雜文、物理、經濟學及生理醫(yī)學討論文章。
  
  當年他的數(shù)學論文并未獲得認可,但他并未對自己的數(shù)學才華喪失信心。如今雖然沒有媒體和學術機構關注他的論文,也并未影響他做一名不“依附任何權勢的自由學者”的理想。他認為自己仍在堅持自己的夢想。
  
  “安于”現(xiàn)狀
  
  這些年,吉劍輾轉各地打工。高中剛畢業(yè)最窘迫時,他身上只剩下兩塊五毛錢。在他買饅頭時,有個“穿著體面”男子像看乞丐一樣看了吉劍,吉劍忍不住扭頭痛哭。8月3日,在吉劍租住的屋內,說到這段經歷,他仍幾度泣不成聲。
  
  他認為,那時的打工生活,毫無尊嚴,“像狗一樣活著”。
  
  這些年,吉劍做過餐館雜工、當過建筑小工,貼過考研海報,給文化傳播公司寫過軟文;生活上,他睡過公園邊的長凳,為吃飯撿過垃圾換錢。
  
  2011年,吉劍來到浙江永康打工,第一份工作是重體力活。吉劍覺得做體力活是對自己“才華”的浪費。
  
  他思考過工廠流程優(yōu)化:如工人沒有積極性、冷氣機浪費電、物料浪費等問題。但他自認動手能力差,也不善言辭。于是他把問題和建議打印了整整4頁A4紙交給領導。
  
  他的目的很明確,引起老板關注,得到重視,“我要告訴老板,我是一個有想法的人。”
  
  吉劍的舅舅說,如果吉劍當初好好考,上了大學,可能現(xiàn)在的生活會更好一點。
  
  但吉劍不這么認為,他說,“如果當初上了大學,可能大學會是我實現(xiàn)數(shù)學夢的天堂,也可能是我逃避現(xiàn)實的安樂窩、避難所。”
  
  如今,一些在校生也會給他打電話,談高考考零分的想法。他給對方的建議是,“要慎重考慮”。
  
  3 就讀社會大學

  陳圣章 24歲,湖南瀏陽人,2007年高考4門課都考0分。現(xiàn)在在福建永春縣開貨車運土方。
  
  現(xiàn)在的陳圣章在福建永春開卡車運土方,八輪拉貨大車是親戚籌錢買的。早晨7點,陳圣章開始工作,直到晚上10點才結束,每天往復上百趟。
  
  2007年高考時,瀏陽三中的陳圣章4門課都考了零分。
  
  當時媒體曾問他,考零分能解決應試教育的問題嗎?他回答:“強烈的歷史使命感驅使我這么做”,他認為他比不肯改革教育制度的高官有“更強烈的愛國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報道他的新聞后面有數(shù)萬條評論。他被贊揚的評論惹得“熱血沸騰”,并堅信自己“如果早生或晚生100年,都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才。”
  
  跳來跳去的青年
  
  陳圣章作出高考零分的決定,并沒有太多的糾結。

  因為他“并不向往”大學。他從高二起就厭學,每天躲在書堆后面看報紙,“經常在報紙上看到大學生逃課、抽煙喝酒、打架的新聞”。他覺得大學生活“太荒唐了”。
  
  當高考前3個月,作為體育特長生的他右腳受傷后,他當下決定文化課全部考零分,以抗議讓他心煩的應試教育。
  
  高考第一門語文,他在空白處寫下兩豎行正楷字——“為了中國的美好明天,教育改革刻不容緩。”之后的幾門考試,他會做的題故意寫錯,不會的題他都空著。
  陳圣章4門課考了零分。
  
  畢業(yè)后第一年,陳圣章“跳來跳去”,他做了藥品推銷員、保險公司業(yè)務員、公益活動策劃者,以及夜總會營銷員。
  
  2008年,陳圣章揣著攢下的2萬塊錢回到了家鄉(xiāng)瀏陽。他認為自己有策劃經驗,有錢,可以獨當一面策劃大型活動了,于是他著手策劃“少年強則國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國行活動。
  
  這是他在夜總會宿舍里輾轉反側了很多夜晚想出的方案:活動要在毛澤東故鄉(xiāng)啟動,要在湖南各大高校做簽名活動,還要去北京和名牌高校聯(lián)誼,以啟發(fā)大學生們認真學習。
  
  為了引起關注,他決定給總理和教育部長寫信。他將這一行為稱之為“新版公車上書”,并為這一創(chuàng)意欣喜不已。但信石沉大海,也沒有一家媒體采訪他。
  
  社會大學
  
  “打工只是暫時的。”這是陳圣章放棄高考時給自己的規(guī)劃。打工一年后,他一邊策劃中國行活動,一邊做生意,但先后兩筆生意都以虧本告終。在2009年的煙花生意中,他虧了10萬元。
  
  那年的大年二十八,三四個沒有拿到工資的煙花工人賴在陳家不肯走,揚言說不給錢就找人來鬧事。
  
  這年正月,陳圣章幾乎哪都沒去。他第一次覺得失敗如此慘痛,令人如此“沒有臉面”。
  
  接下來的2年中,他沒有頻繁跳槽和策劃活動,而是在酒店打工和開車,賺錢還債。
  
  2011年年末,陳圣章還上了最后一筆欠款。他捏一捏口袋,發(fā)現(xiàn)還有幾百塊錢。“爸媽,兒子給你們壓歲錢。”陳圣章給父母一人遞上兩百塊錢,這是他第一次給父母壓歲錢。
  
  陳圣章的姐姐覺得弟弟幾年來,成熟了,不再“那么固執(zhí)了”,她說,“沒考上大學是個遺憾,但能從社會大學學到東西也是好的。”
  
  陳圣章對自己高考零分的行為也不再“豪情萬丈”,在經歷了這么多失敗后,他覺得自己當時想得“太簡單”,“一個人的作用很有限,難以改變現(xiàn)狀”。
  
  他依舊認為中國教育制度問題很大,他寄希望于一個“鐵腕改革家”來改變現(xiàn)狀。
  
  陳圣章并沒有因為失敗而放棄自己的計劃,他要記者多宣傳他的“中國行”。他最近還打算辦一些新的項目,包括拿宅基地換工程的項目。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