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精應多一些公益色彩
2012年9月20日
北京正規精子庫精子供不應求,加之接受捐精程序繁瑣、耗時較長、費用不菲,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妻將目光轉向“捐精黑市”。行內人士稱,自助捐精者更多是想“免費找刺激”。“自助捐精”存在著衛生、倫理、法律等方面的風險,而相關監管目前處于缺失狀態。國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研究員、人類精子庫管理學組組長陳振文稱,“自助捐精”須堅決取締。(9月17日《新京報》)
調查發現,北京市有資質做供精人工授精的醫療機構只有兩家 ,通過精子庫實現人工授精的總費用達到上萬元,而排隊等候的時間更是長達1至2年。如果不是正規的人工授精程序繁瑣、耗時較長、費用不菲,不孕不育者何至于把目光轉向“捐精黑市”這一充滿風險的灰色地帶?只要有需有供,取締又怎么可能到位?
人工授精是一種無奈之后的選擇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這更是一種希望與寄托。中國婦聯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由于工作壓力等種種因素的影響,中國育齡夫婦不孕不育比例達到1/8,不孕不育患者已超過5000萬,并仍逐漸增加。也就是說,整個社會對于人工授精的需求呈現增長態勢。這種情形下,捐精行業怎么能沒有公益內涵?
遺憾的是,現在的捐精行業像個“壟斷行業”,暴利是其特征,而繁瑣的程序更像是為了暴利而設。既然“人工授精是很簡單的手術”,并且精子是捐獻而來的 ,人工授精憑什么收取這么高的費用?精子庫“不是百貨商店”,一些必要的檢查和程序要走,但不是所有的程序都有必要走,難道曾經的求醫記錄都不算數?憑什么要排隊等候這么長時間?
捐精行業應該多一些公益色彩。現在的問題出在兩方面:其一,精子庫太少,目前中部和西部有些地方還沒有精子庫。必須正視不孕不育人群不斷增加的現實,加快布點精子庫。其二,捐精費用太高,程序太繁瑣。必須加大財政補助力度,控制費用,優化程序,實實在在地減輕不孕不育人群的負擔。公益色彩濃了,自然會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捐精,不孕不育者也就沒必要把目光轉向黑市了。到時候 ,即使不去取締,“自助捐精”也會自動失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