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炫目煙花灼傷公共利益
2012年10月15日
炫目的煙花一旦失去了風險控制,就難免灼傷觀眾和公共利益。我們應認真吸取事故教訓,查找并彌補大型公共活動中的安全漏洞。
“西湖煙花開,落入觀眾臺,本是歡呼聲,化成一片哀。”一位網友的打油詩,寫出了13日晚杭州西湖國際煙花大會上的煙花傷人事件。絢麗煙花瞬間變成“灼熱火球”,留下的不只是百余人受傷和衣服受損的后果,還有對煙花風險的警思。
魯迅先生曾經批評國人,“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時至今日,盡管聲光電科技五光十色,但國人的煙花情結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借助現代科技、先進工藝的包裝,依托此起彼伏的大型公共活動,得到了極大的釋放。舉辦有年頭的西湖煙花大會,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今年的大會還有倫敦奧運會煙花等新品種首次亮相,看點十足,門票價格更是超過百元。
正如社會學者所說,現代社會是風險社會,綻放的煙花之中也暗藏危機。反思杭州煙花傷人事件,一個又一個隱患在人群中炸開。煙花升騰途中偏離方向,竟然能迅速竄入看臺之中,這既有現場操控的失誤,但更說明燃放的安全距離還很不夠。被煙花襲擊后,看臺上1000多人亂成一團,人們在撤離過程中顯得很慌亂,哭喊成一片,慌不擇路的人群堵在了入口處,這又暴露了應急機制的缺失。所幸的是,沒有發生踩踏事故,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煙花傷人,是煙花風險在安全方面的一次集中爆發。除此之外,煙花大會也造成了交通擁堵,燃放后帶來環境污染,耗費了不菲公共資金。盡管當地政府舉辦活動的初衷,是為了打造文化品牌、營造商業氛圍,但炫目的煙花一旦失去了風險控制,就難免灼傷觀眾和公共利益。
事故發生后,當地政府方面公開表示了歉意,啟動了調查程序,并承諾賠償受傷者的損失,主要包括賠償被燒壞的衣服和醫藥費。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更重要的是,應認真吸取事故教訓,查找并彌補大型公共活動中的安全漏洞,對煙花大會進行重新審視和謀劃,尊重民意改進公共決策,包括認真傾聽和吸納反對煙花大會舉辦的意見。
雖然煙花傷人只是一個偶發事件,但其折射的煙花風險問題卻具有普遍意義。不只是在杭州,近年來各地從節慶展覽到文藝演出,都設置了煙花齊放的環節,規模越來越大,花樣越來越多,燃放時間越來越長,現場觀眾也越來越多,然而安全狀況也越來越險象環生。有關部門需要盡快行動起來,把緊煙花公共燃放的閘門,該放的安全放,不該放的堅決叫停,別讓老百姓為奢華而又危險的煙花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