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是否該進中學教材
2012年10年10月15日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有關莫言作品是否該入選中學生教材的話題引起熱議。語文出版社稱,目前該社已確定將莫言作品收錄在高中語文選修課程中。《人民文學》雜志主編李敬澤認為,不要低估中學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說充滿詩意,非常適合中學生讀。(10月14日京華日報)
莫言作品是否該入選中學生教材,評判權究竟在哪?是那些雜志主編?還是專家學者?我想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中學生,因為他們才是受眾體。所以,我們在議論的同時,能否先問一下中學生們的感受。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對其作品文學價值的一種肯定,但其作品的時間寬度比較大,作者群也很廣,并不是每一部、每一篇作品都適合中學生閱讀,所以必須具有選擇性,但是在選擇之前,選擇的主體是誰,如何進行選擇是必然關注的問題。在選擇主體上教育部已經置身事外,出版社應該握有決定權,但在決定之前必須做好調研,把比較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莫言作品在中學生中進行閱讀調研,傾聽學生們的感受和效果,然后做出選擇,這才是科學之舉。如果貿然自我決定,不顧及學生們的感受,反而得不償失。
作為教育事業,是一項慎重的事業,就如同我們的改革一樣,得需要循序漸進,多做試驗,搞一些“試驗田”。不能因為莫言獲獎就沖昏了頭腦,莫言作品入選中學生教材不要急功近利,不妨做一些試驗讀本,在試驗基礎上進行大面積的推廣。這才是對學生的負責,對教育的負責。
莫言作品入選中學生教材需慎之又慎,能否讓中學生們把話講完,其他人再發表自己的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