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徐匡迪:鋼鐵業須節能過“寒冬”
2012-11-15

徐匡迪:鋼鐵業須節能過“寒冬”

2012年11月15日  來源:鋼之家

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資料圖)

    “受產能過剩、市場不振和原材料價格高企的夾擊,鋼鐵工業進入20年來少有的‘寒冬’。”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徐匡迪在談到鋼鐵行業面臨的局面時這樣說道,“減量重組、節能降耗、延伸產業鏈、發現新興市場是鋼鐵企業度過"寒冬"的一些應對之策。”

  日前,在2012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徐匡迪談到了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并對鋼鐵行業如何消化過剩產能、如何拓展營運空間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全球經濟可能持續低迷 中國經濟面對壓力加大

  在判斷全球經濟走勢時,徐匡迪認為,全球經濟進入不確定年代,有可能持續低迷。

  美國的金融海嘯已過去5年,經濟并未復蘇;歐洲國家主權債務發酵引起歐元區金融危機;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初泡沫破裂后一直經濟不振。在這三大發達經濟體的影響下,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將長期陷入低迷。

  徐匡迪指出,目前,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的比重高達60%,但這些國家和地區目前陷入“三高”困境,即高赤字、高債務、高失業,制約了全球經濟的復蘇。在歐美日英四大主要發達經濟體中,當前的高赤字和高債務,在和平時代從來沒有見過,只在戰爭年代短期出現過。未來十年,主要發達國家將進入一個戰略收縮期。這個收縮不僅是美國,歐洲和日本也會經歷收縮。

  另外,徐匡迪指出,對于金磚國家而言,由于對外部環境的極大依賴,一些國家也將進入收縮期。如印度貿易赤字很高,而出口每況愈下;俄羅斯由于石油價格下跌,財政遇到很大困難;巴西則出口不振,資本外流很厲害。

  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也出現了下行趨勢。

  對此,徐匡迪表示,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國經濟經歷了從2002年到2011年的“黃金十年”。十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增強,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我國GDP占世界的比重從2002年的4.4%上升到去年的10%,世界排名也上升到第二位;公共財政收入從2萬億元提升到10.37萬億元,外匯儲備從2864億美元提升到31811億美元。所以中國經濟的實力有很大的增長。

  徐匡迪指出,在經濟發展中,國家非常強調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高技術制造業總產值的年均增速達到22%,使得我國工業的經濟結構有了很大調整。

  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中,我國出現了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就是東、中、西部的經濟發展趨于平衡。2002年,我國54.5%左右的經濟總量來自于東部沿海地區,2011年這一比重降到52%,而中部地區由18.8%增加到20.1%,西部地區也由17.2%升到19.2%。整個國家的經濟趨于比較平衡的發展。

  但總體來看,徐匡迪認為,由于國際市場持續收縮,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2012年上半年,受國際市場收縮影響,我國投資、出口、消費三大需求增長均顯著放緩,面臨的壓力加大。

  鋼鐵行業面臨20年來少有的困難

  徐匡迪表示,過去十年,中國粗鋼產量從不到2億噸左右增加到7億噸,主要靠基礎建設投資的拉動而增長。現在,鋼鐵產量有約一半是長材,主要用于建筑、鐵路、橋梁等;板材中的中厚板也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機械制造、船舶和橋梁建造等;即使是合金鋼,特殊鋼中的圓材、棒材等,也用于工程機械、建筑機械制造。因此,我國鋼鐵產業的擴張和產能的增長不是行政命令或企業家胡思亂想要投資,而是因為基建投資刺激,市場有需求。

  徐匡迪指出,一直到去年,我國鋼鐵行業的庫存量都是正常的,鋼材銷售情況也不錯。但在今年,由于國際、國內市場的變化,經濟發展有所減速,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已經下降到7.6%,鋼鐵需求明顯不足。在這么大的產能基數下,鋼鐵產能是肯定過剩了,即使恢復到兩位數的增長,現在也用不了這么多鋼鐵。

  今年上半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為33580萬噸,比上年同期的33384萬噸僅增加196萬噸。如果考慮到今年2月份為29天,比去年多一天,因此可以說今年上半年實際表觀消費量為零增長。同時,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僅為0.13%,而6月當月的銷售利潤率為負值,僅為-0.04%。

  當前鋼鐵行業所處的境況,改革開放30年以來,僅在1995年、1996年出現過很短的時間。當時也是在經濟過熱的情況下進行緊縮,使鋼鐵行業受到一些影響,但是隨著我們對外開放,隨著經濟的提振,鋼鐵行業出現的困難很快就克服了。徐匡迪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們遇到困難時,只有不到1億噸的產量。現在我國鋼鐵產能太大了,國際鋼鐵市場也是供大于求。現在看來,鋼鐵行業陷入了20年來少有的"寒冬"困境。”

  四點建議助鋼鐵企業度過“寒冬”

  面對這樣的“寒冬”困境,鋼鐵企業要實現真正可持續發展,到底應該怎么做?

  面對這個問題,徐匡迪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節能降耗,做低產品成本。

  在鋼鐵產品的成本中,大概50%的是原料費用、33%是能源費用,剩下的是人工費用、折舊費、管理和銷售費用等。因此,要降低鋼鐵產品的成本,主要是要降低原燃材料消耗。

  在韓國浦項,“資源有限,創意無限”的文化無處不在。雖然浦項的鐵礦石、焦煤,就連石灰石都需要進口,但生產的鋼鐵產品在國際上非常有競爭力。其原因不僅在于鋼材品質好,更重要的,是浦項所有職工都被發動起來踐行節約,節約每一塊石灰、每一塊合金。另外,在折舊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潛,通過規范操作、加強管理,延長設備壽命。現在我們鋼鐵企業要樹立過緊日子的觀念,不能再大手大腳。

  二是減量重組,消化過剩產能。

  通常,伴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高速增長,鋼鐵產能都會過剩。二戰后,因為戰后重建,德國、法國等歐洲9國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需要大量鋼鐵,其鋼鐵產能也迅速擴張,導致在1975年~1985年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從1980年以后,歐洲鋼鐵行業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對企業進行危機重組,使產能得以下降。

  徐匡迪認為,一般來說,必須有一點過剩,才能給品種調整留出空間,產能大于需求15%~20%在市場經濟國家是正常現象。但在我國,通常是同一個規格上產能非常大,這種情況不符合市場規律。

  今年5月份,湛江、防城港鋼鐵項目獲批,這一消息曾引起社會關注。對此徐匡迪指出,寶鋼實際上是在上海地區減少580萬噸生鐵產能、650萬噸粗鋼產能,在廣東減少1000萬噸粗鋼產能的基礎上,在湛江新建一個1000萬噸新的鋼鐵基地。這樣一來,粗鋼產能是減量的。而且,在湛江建廠,礦石海運可以縮短2天,40萬噸碼頭也可以24小時靠泊,節省運費。另外,珠三角地區每年要消費6000萬噸板材,就近供貨也可以節省運費。

  “因此,鋼鐵行業的重組,過去是通過兼并重組來壯大自己的產能,而現在的重組應該是減量重組,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徐匡迪說。

  三是上下延伸,建設產業鏈。

  世界鋼動態(WSD)在近年全球鋼鐵企業競爭力評價中,“產業鏈建設”和“資源掌控力”的權重越來越大。對上游資源而言,我們要加快全球優化布局;對下游用戶而言,也要積極與之建立緊密的戰略伙伴關系。

  徐匡迪舉例說,蒂森、克虜伯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克虜伯與其最大的競爭伙伴蒂森1999年合并)是碳鋼扁平材的生產商,經過十年時間轉化,從生產扁平材提升到生產、加工特殊產品,以及智能材料解決方案和綜合供貨服務商。1999年,蒂森克虜伯的粗鋼產量為1740萬噸,世界排名第四位,以后十幾年規模不變,但銷售額與利潤大幅提高。2004年,蒂森克虜伯粗鋼產量還是1760萬噸,世界排名第10位,銷售收入373億歐元,凈利潤9.64億歐元;2007年粗鋼產量稍有減少,為1720萬噸,世界排名第14位,但銷售收入增加到571億歐元,凈利潤更是增長到21.9億歐元。

  徐匡迪解釋說,在這些數字背后,主要是蒂森克虜伯依靠優質、高強冷軋板和鋼纜成功進軍電梯及汽車制造業。其中,蒂森克虜伯電梯占領了亞洲、中東和美國高層建設市場,激光拼焊汽車板占德國汽車產業的50%。而且,蒂森克虜伯也從提供產品技術建議,發展到可以對用戶的同步工程進行支持。從2007年起,其技術服務收入已超過鋼鐵產業。

  四是發現市場,拓展營運空間。

  近年來,日本、韓國鋼鐵企業紛紛在印尼、越南、新加坡投資建廠和建設鋼材產品加工中心和合資鋼廠,迅速占領和擴大了在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

  徐匡迪特別指出,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還缺少三方面的人才:一種是國際化復合型法律人才,其涵蓋面不僅包括稅收、財政方面的法律,還有勞動法、環保法、土著人保護法等;二是熟悉國內和海外兩邊的財務政策、財務治理、財務預算流程等方面的財務人才;三是與國外工會打交道、處理勞資問題的人才。

  “在‘走出去’的同時,我們要加強這三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謹慎地‘走出去’。”他說。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