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楊鵬:公益要對貪腐零容忍
2013-04-27

楊鵬:公益要對貪腐零容忍

2013年04月27日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公益要對貪腐“零容忍”

    ■訪談嘉賓:楊鵬 壹基金秘書長

    與汶川地震僅僅相隔五年的時間,一場相同的災難再次降臨到四川這片土地上。2013年4月20日8點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在難以預測的災難的面前,中國民眾再次展現出了自己的大愛,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區捐款捐物。但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以壹基金為代表的民間公益組織一呼百應,壹基金在一天內所收到的承諾捐款總額便超過2000萬元;但中國紅十字總會發出的救災倡議卻招致一片罵聲。在隨后幾天的統計中,壹基金的募捐數額也一直遙遙領先于其他慈善機構。

    其實,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非常年輕,它于2010年12月成立于深圳,是全國首家具有獨立身份的民間公募基金會。它是如何成為公眾為雅安捐款的主通道的?新京報專訪了壹基金秘書長楊鵬。

    企業家看得懂我們

    做公益,最大的動力和最大的壓力,就來自于公眾的信任。

    新京報:此次地震,壹基金共募捐到了多少善款?

    楊鵬:截至4月25日24:00,壹基金共收到社會公眾、企業單位125萬人次的捐贈,捐款總額為1.689億元,還不包含物資捐贈統計。

    新京報:這些善款目前有多少投入到了災區?后期打算如何使用?

    楊鵬:目前物資配送正進入高峰期,陸續有物資到達雅安。災后五天內首先是緊急救援工作,隨后是持續一個月的過渡安置,以配送災民急需的救災物資為主,主要包括飲用水、帳篷、棉被、睡袋、食品、藥品等。第三個階段是災后重建,大量的資金會使用在災后建設上,這個資金如何使用好,做什么有意義的項目,這可是個大問題。

    壹基金已經決定于5月7日召開緊急理事會,專門討論災后建設的資金使用。理事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雅安是地震多發帶,要為雅安的地震災害管理做一個有長遠意義的項目。

    新京報:第一筆善款來自誰?此次捐款和此前的一些捐款有什么不同?

    楊鵬:初步統計,我們的第一筆網絡捐款來自新浪微公益,10點38分壹基金正式開通了微公益,10點40分收到了第一位網友的一塊錢的捐款。第一筆銀行賬戶捐款也在地震當天上午,捐款人是一位普通民眾。這是歷史記錄的反應最快的愛心跳動。

    到4月24日,有115萬筆的愛心捐款,公眾捐款和企業捐款數量大約各占一半。

    新京報:企業界紛紛宣布捐款,但很多企業都指定捐獻到民間公益組織壹基金。為什么壹基金會獲得企業界這么多的信任?

    楊鵬:壹基金的治理制度和股份制企業的治理制度差不多,企業家看得懂我們,我想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新京報:看到這么多捐款,你有什么感受?

    楊鵬:這是很大的信任,很沉重的責任,我們內心壓力很大,很緊張。所以,王石提議召開緊急理事會,討論如何合理使用資金。壹基金的理念是人人公益,這次是人人公益的爆炸性參與,我們不能讓壹基金家人們失望。

    做公益,最大的動力和最大的壓力,就來自于這種公眾的信任。

    公益組織都有被質疑的壓力

    會不會因為一些監控的死角,會不會因為正直文化的力度不夠,而出現問題呢?有可能。但是,出了問題,一定會被處理。

    新京報:民眾最為憂心的是善款不能物盡其用,真正用到災民身上,也擔心民間公益機構是否能夠真正做到過將善款公開透明地處理。你認為公益組織應該如何打消捐款者的疑慮?

    楊鵬:一個組織要把事情做好,讓人信任,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

    一個因素是價值文化,這個組織的成員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恥辱的,什么是榮耀的,什么是行動的意義,等等。也就是說,這個組織的成員具有價值共振。這樣就是誰想做壞事,會受到上下左右發自本能的反對,這看來簡單,其實是最難做好的。

    公益組織是價值導向的,是為意義而工作的,如果沒有價值立場,沒有理想主義,這個公益組織就失去了動力,也失去了自我約束的心勁。從長期來看,一個狂熱進取的奮斗奉獻的文化,是組織最核心的能力。

    其次,是這個組織的權力制衡的制度。這樣的制度使貪腐的事情難以發生。例如,每出一筆錢,要經過項目官員、項目總監、財務總監、秘書長的批準,如果再加上審計長對財務的全方位監督權,這樣的設計使貪腐的成本很高。再加上組織內部正直誠實的文化,貪腐發生的幾率就很小。但是,會不會因為一些監控的死角,會不會因為正直文化的力度不夠,而出現問題呢?有可能。但是,出了問題,一定會被處理。

    新京報:這次引起民眾比較多關注的是,官方機構紅十字會所遭遇到的質疑不斷,而壹基金卻贏得了不少的信任,你是怎么看的?

    楊鵬:我在一次采訪中說,是因為老百姓喜歡壹基金,后來有網民回復說,我也討厭壹基金,但討厭的程度少點。其實,所有公益組織都在被永恒質疑的壓力下,現在喜歡壹基金多一點,并不意味著以后永遠喜歡你。越喜歡你,對你的要求就越多。你的工作壓力就越大,你就不得不去努力做得更好。

    我們不能保證都能滿足捐贈人的期望,我們只能說,我們努力工作了,我們對貪腐是零容忍,這是我們唯一可以承諾的。

    新京報:有人說,希望蘆山地震能夠給陷入信任危機的中國慈善機構一個機會,看看是否能夠恢復公眾對慈善組織的信心。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楊鵬:我們只想說,我們努力在嚴酷的監督下成長,成長為陽光健康的力量。讓公眾不要對我們失望,持續支持我們。從自己做起,鞏固公眾對我們的信任,這是我們的希望。

    公益的生命力來自參與者

    組織的生命超越個人的生命,每位參與者都在推進公益事業的擴散。

    新京報:民間公益其實也是一直在不斷成長的一個過程,此次,壹基金的救援聯盟比較迅速趕到了災區,也很努力地發揮了他們的專業優勢。據了解,壹基金救援隊伍的建設其實也是這幾年慢慢發展起來的,能否介紹一下?

    楊鵬:壹基金的自然災害救助,分為兩個系統。一個系統是壹基金救援聯盟,成立于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由285家救援隊組成,成員組成是一些喜歡戶外運動的專業志愿者。壹基金救援聯盟的主要任務,是在災后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內進行搜救,搶救傷員。本次蘆山地震過程中,壹基金救援聯盟共有14支救援隊120人參加了搜救工作,全部搜索范圍98公里左右,成功搜救重傷員20名,尋親者1名,救助輕傷員56人,轉運傷員600余人。

    另外一個系統是壹基金民間聯合救災網絡,這是壹基金與十個省兩百多家民間組織組成的救災網絡,在自然災害救助中主要任務是災后過渡安置與災后重建。過渡安置主要是配送救災物資,災后重建主要是建設大一些的項目。

    這兩個體系,都是分布在全國的,每當一個地區有災害發生時,我們就能第一時間動員距離最近的機構和倉庫,參與到救援中去。這次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壹基金救援聯盟隊伍第一個趕到現場,參與生命救援。而壹基金民間聯合救災的伙伴團隊也馬上動身并在晚上抵達蘆山,四川、陜西、貴州的備災倉庫物資第一時間調運,在災害發生的第一天就開始了物資發放工作。

    新京報:此次地震,李連杰并沒有到災區一線,很多人說壹基金如果想真正成長壯大,應該減少李連杰的個人影響力,而壯大壹基金本身的力量。你覺得這次是否是個開始?

    楊鵬:首先,如何理解“一線”這個概念,地震發生第一時間李連杰就打電話給我,同時在他的微博上呼吁大家緊急救災。這以后,一直在呼吁和動員更多的朋友參與到救災中來。我認為他工作在一線,只不過這個一線,不是雅安。只要壹基金雅安救援中有具體的工作需要他來,他會來的。

    我不同意減少李連杰的個人影響力,我認為壹基金真正成長壯大,不是減少,而是要加大李連杰的個人影響力,加大理事們的個人影響力,加大每位愿意支持壹基金的愛心人士的影響力。李連杰是壹基金的創始人,也是壹基金人人公益理念的奠基人,廣受公眾喜愛,為什么不去擴大他的個人影響力呢?

    我理解有人想說的是,壹基金是一個現代的理事會治理下的公益組織,這是一個組織在發展,組織的品牌在提高,組織的能力在強化,組織的生命超越個人的生命,這沒有錯,我們每位參與者都在支撐壹基金的發展,都在推進人人公益事業的擴散。重要的是人人公益的事業,我們每個人都是服務員。壹基金的壽命會超過我們發起人的壽命。重要的是,壹基金的持續的生命力。這就是為什么,李連杰這樣定位自己和壹基金的關系,他說,他是壹基金的志愿者。

    新京報:壹基金的發展還面臨哪些難題?

    楊鵬:第一個難題,壹基金是一個深圳地方注冊的公募基金會,因此我們在辦理全國性手機捐款號碼時就會遇到困難。換一個角度表達,壹基金人人公益在全國推廣,受到很大的限制。就如同成立于深圳的招商銀行,只準在深圳動員大家來存款,不準在北京動員大家來存款一樣,希望改變這種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讓壹基金在公平競爭中去接受人民的選擇,去推動人人公益。

    第二個困難,我們工作人員一直超負荷工作,迄今還沒找到讓大家勞逸結合從容高效工作的辦法。

    新京報:你們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楊鵬:2012年共有10萬人通過壹基金受益,共有780萬人次捐款,網上共有5億4千萬次參與,行動現場共有五萬人次參與,我們希望擴大這個目標,四年以后,我們服務的人數能達到30萬,達到每年兩千萬人次的捐款,現場活動有二十萬人參與,年度籌資額度達到5個億,成為中國最有能力推動人人公益的公益基金會。

    □新京報時事訪談員 蘭燕飛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