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吳敬璉:中國改革還在半路上
2013-05-23

吳敬璉:中國改革還在半路上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3-05-23

    5月11日,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精選作品集《吳敬璉文集》在京正式出版,文集收錄了吳敬璉1980年至2012年間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吳敬璉在主題為“中國改革座談會”的新書發布會上說,“中國改革還走在半路上,中間還會有很多反復,今后的任務還很艱巨。”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市場經濟的主要倡導者之一,30年來,吳敬璉對于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觀察,曾經影響了無數人,30年后,吳敬璉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走出計劃經濟,到1993年、1994年開始的改革市場經濟的體制力量有了壯大。但是雙層體制消長的格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們這樣一個國家舊的思想、體制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

  3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高速的發展,同時也帶來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以犧牲環境和未來為代價的發展,在30年后,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從高鐵事件到劉鐵男事件,金融危機之后,問題正在慢慢暴露出來,更多的人,開始思考改革未來的道路,壟斷國企、官商結合、高度密集型的勞動產業、行政化色彩濃厚的經濟模式、既得利益集團……中國的市場經濟還遠沒有到成熟的時候,有多少阻礙依舊擋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吳敬璉說,“改革還在半路上”,而未來的路又是怎樣的?或許,這是所有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為此,記者專訪了經濟學家陳及先生。

  市場經濟仍處在早期

  開放至今,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世所罕見,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視,從一個經濟薄弱的國家,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在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最堅實的基礎。陳及說:“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以市場為導線的經濟改革思路是正確的,這也是我們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然而,經濟的高速發展并非是沒有代價的,中國的市場經濟在短短30年里走完了西方數百年的道路,但回過頭來,發現留下了太多的問題,“中國的市場經濟還處在早期,至今仍舊沒有完成跨越式的轉變。計劃經濟的影響仍舊存在,比如前不久的劉鐵男事件,正說明計劃經濟的思維和模式還遠遠沒有消除。此外,壟斷仍舊是值得擔憂的事情,市場經濟本來是通過競爭形成真實的價格和優化資源配置,而壟斷效益恰恰是和市場經濟的基本構架相矛盾的,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對市場經濟的否定。”陳及說。

  30年,中國的市場經濟從無到有,一路蹣跚,從衣食不足到小康社會,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然而,在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逐漸暴露,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仍舊存在,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說,開放至今,從計劃經濟到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模式,改革的思路是正確的,但至今依舊沒有完成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中國的市場經濟還處在早期。國企壟斷、過度行政化、犧牲未來的發展模式等問題,使得中國的市場經濟還處于不充分的狀態。而本應和經濟改革同步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又處在滯后狀態,市場經濟獨木難行,這正是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沒有完美的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的基本邏輯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們仍舊處在市場經濟的早期?

  陳及說:“貨幣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弗里德曼,這位影響深遠的經濟學家曾經提出,市場經濟的基礎,就是構建一個充分競爭的環境,而這個環境,建立在公平公正和財產權受到充分保護的前提下。”當然,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市場經濟,但每多一份公平的競爭,毫無疑問就會離完美的市場經濟更近一步。

  成熟的市場經濟究竟是什么樣的?可能沒有人能夠真正實現,不過,陳及說:“凡是市場經濟完備和充分、產權保護體系健全的經濟體,至少在經濟跌宕之時,抵抗和恢復的能力更強。事實證明,金融危機之后,如美國這樣的市場經濟充分的國家,正在從低谷慢慢回復元氣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卻逐漸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環境的犧牲、發展模式的滯后、壟斷效益的高昂等。”

  中國模式之爭

  就在金融危機出現之時,中國模式,曾經一度成為世界最矚目的焦點,吳敬璉在新書發布會上說,“經濟發展的方式不轉變,中國高速的增長不可持續,那一套強勢政府、動用資源、海量投資,拉動經濟的辦法已經陷入困境。當投資一增加,馬上資產泡沫和物價都會反映,而拉動增長的效果非常差,由此必須在這個新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確選擇。”

  未來的選擇,或許正是深化經濟改革,建立真正完備充分的市場經濟,陳及對此表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依舊要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和原則,而恰恰是不遵循一些基本規則的現象,使得我們的市場經濟依舊沒有完成。壟斷、過度行政化、官商結合等,正是這些問題,使得許多西方國家,至今不肯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而WTO每年的訴訟案中,很多都是和中國有關的,傾銷、政府補貼等,都成為市場經濟不完備的理由。

  市場經濟的阻礙

  中國的市場經濟,30年間,從一片空白到取得輝煌的成就,原本也可以避免的許多問題,為何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

  陳及說:“經濟改革的初衷,是因為國民經濟面臨崩潰的危險,而改革的經驗告訴我們,生產的主體和效益聯系越密切,創造力就越大。從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城市的承包責任制,莫不如此。然而,當經濟的改革走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求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合,經濟從來不能夠獨自發展,必然要求民主和法治,要求完善的產權的保護體系,要求建立公平公正而又充分的競爭環境。馬克思早就論述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生產力和上層建筑需要配套,才能真正推動經濟的良性發展。如果不配套,必然導致經濟的后退,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走到今天,需要的是上層建筑的改革和配套。如果不能配套,必然迫使管理者使用計劃經濟的方式去推動經濟的繼續發展,這顯然是一種錯位。”

  警惕改革者成為阻礙者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沖突,某種程度上恰恰也是既得利益者和市場的沖突。實際上,既得利益者恰恰是改革最初的倡導者和推動者。

  陳及說:“既得利益者通過壟斷、行政命令等手段繼續獲取利益,而將競爭者隔離在市場之外,而這恰恰和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相沖突。市場本來就是要不同的利益主體之間相互公平地競爭,然而壟斷效益,卻是一種奇怪的、病態百出的、光怪陸離的東西。我們的改革步伐,始終無法破題的原因,正是因為這種詭異的、陰暗的怪胎所致。”

  而對于最終的解決之道,陳及說:“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并非是市場經濟的問題,恰恰是市場不充分的原因,致使諸多的矛盾陳陳相因,難以扭轉。真正的解決之道,是必須‘兩條腿走路’,在經濟改革的同時,也要推動上層建筑的改革,創造充分、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完善的產權保護體系。后者也是我們目前急需的,只有這樣,市場經濟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不會繼續以一個怪誕的模樣存在。”(記者 周懷宗)

    ■大家談經濟

  經濟學家林毅夫:

  亟待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

  過去30多年改革取得的成就,從經濟增長速度來講,是人類史上不曾有過的奇跡,我們走的是漸進的雙軌道路。一方面繼續給沒有競爭力的國有企業以必要的保護,同時放開鄉鎮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的禁錮。這是符合國情的改革,但帶來的是改革的不完整,把市場中不能存活的大型產業保留住了,要素市場常常被扭曲,包括金融受到抑制,金融以為大企業服務的大銀行為主,多數中型、小型、微型的企業得不到金融服務。

  30多年的發展,民營經濟已經有了它的實力,但是不能進入公平競爭。如果我們真正能夠走完像吳敬璉老師強調的,一定建立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的話,我相信我們還是有很多快速發展的潛力,而且我們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各方面的資源等會跟著改善,收入分配也會跟著改善。

  經濟學家周其仁:

  既得利益總被“大詞匯”包圍

  讀這本書的當中有很多感受,很多感慨。中國體制改革怎么這么難,32年了還要推進?

  我想是因為我們的既得利益總有一些東西包著它,就是“大詞匯”,動不動就是主義,其實是非常具體的經濟問題,可一跟主義扯上,講不清了。他說他代表社會主義,那么說改革國有經濟豈不成了反動?多數人不能講話,只好你想咋辦就咋辦。

  推進改革要把這些東西切開,舉個例子,中國移動早就搞過飛信,搞不起來,人家搞出一個微信,幾億人在用,馬上就說收費,這是什么主義?跟社會主義沒有關系,純粹是市場經濟當中進步動力不足的部門壓進步動力足的部門。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

  經濟改革必須依附政治改革

  吳敬璉教授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著一個經濟學家的良知,不斷對現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提出他自己的一些觀點,不管官方怎么認為,他認為是正確的就堅持。另外,吳教授作為經濟學家,他是首先提出來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觀點,他是最早認識到經濟體制改革如果沒有政治體制改革,是不可能深化也不可能再進一步發展的著名學者。

  經濟學家吳敬璉:

  處在新的十字路口

  我1954年從復旦大學畢業時,滿腦子就一句話,就是“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改革開放以后思想有很多變化,應該說重新學習經濟學那是在耶魯大學。后來跟江平教授結識后,看了100來本書,對普通法、大陸法、憲政有一點初步的認識。

  中國模式的特點優點在于有一個強勢政府。作者說中國創造了兩個奇跡,一個叫高鐵奇跡,一個叫重慶奇跡。然而,這個藥方能解決問題,還是進一步加深問題,懷疑的人越來越多了。

  中國的高速增長不可持續,這個以前得到過共識,而且在“九五規劃”、“十五規劃”、“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都表現了這個共識,但實際呢?“十二五”時候國臺辦請了幾位美國經濟學家,他們聽了報告后特別滿意,臨走時,問我一個問題:為何什么事都沒有發生?

  中國改革還走在半路上,中間還會有很多反復,今后的任務還是很艱巨的,由于意識形態等各種影響,始終存在雙重體制消長的問題。

  現在中央工作會議要求今年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我們所有的人都有責任參與,這個實際上是決定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大的事業。思想上的分歧也會很多,利益上的糾結更加嚴重。怎么來做?我們可以溝通,溫故而知新,我們改革30多年來一直不斷出現新的十字路口,現在既是機會又是挑戰,我們共同努力,使我們經濟改革能夠繼續向前推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