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終于出手了,從6月6日起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及關鍵器件開始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
可以說,這個結果早在意料之中,只是稍感意外的是反傾銷稅之前加上了“臨時”二字這塊“遮羞布”,稅率也就由原定的47.6%降到了現在的數額。
為什么?歐盟的紳士們,明知中國政府、企業和人民必定會強烈反對和反制,明擺這是損人不利己的所作所為,明扛著包括內部眾多國家和企業有識之士的勸諫和抗議,依舊執迷不悟、一條道走到黑呢?
這絕對不是力推這一舉措的歐盟紳士們腦袋進水了,他們明白的很,咱中國人也不糊涂。現如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個產業或者是產品,其研發、制造、采購、銷售、服務等等諸多環節早已經突破了地域、行業乃至國家的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不爭的事實,地球人都知道。
所以說,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智商正常的人或組織,絕對不會也不敢輕易地挑起貿易爭端。公平競爭、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互利共贏等等這些曾經出自西方,誕生、制定和操控游戲規則熱土的地方,一時間反倒成為了規矩的破壞者、麻煩的制造者、市場的不法者。
不是我們不明白,而是現在我們不能再裝糊涂,報以不切實際的幻想。能“雙贏”固然好,大家都好。但是,當某些人執迷不悟,始終用帶有偏激的、不可理喻的、一意孤行的、自我陶醉式的方式和價值觀來逼你就范時,我們不必做、不能做、更不可以做,否則新一輪的“大棒”必然接踵而至。
既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直沖過來,我們又有什么必要躲躲閃閃,再當“受害者”和“受氣包”呢?
改革開放的中國離不開世界,同樣世界也需要活力四射的中國。現在的中國已經走出了積貧積弱的年代,已經擺脫了看別人臉色行事的窘境,已經積攢了足夠多的自信和實力。
如果說,活力四射的中國是正值“青春期”的國度;那么,已經進行工業化或者說后工業化身陷歐債危機、缺乏創新進取而不能自拔,還時刻準備將危機轉嫁他國的歐盟無疑是進入了“更年期”。
多疑、固執、敏感,不可理喻一系列綜合癥式的連鎖反應,將制裁的矛頭劍指中國剛剛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高科技產品,其深藏的險惡用意,不是我們做個“乖孩子”就能被放過的,而是要下狠手扼殺在未成年之前。
強烈的反映是必要的,但有力的回擊是必須的。這是遲早的事,只不過高速發展和成長的青春中國,與日益保守封閉的“更年期”的歐盟,讓這個本來還有足夠緩解時間和空間的美好初衷與善良愿望迅速破滅。
提前到來,未必是壞事。既然臉皮已經撕破,咱也就不能再有什么顧忌。
商場如賽場,只有贏得比賽才能獲得觀眾的喝彩,對手的尊重與尊敬,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我們還年輕,我們不怕輸,我們輸得起,但是我們必須更渴望贏,并且一定要贏得讓對手心服口服、記憶憂新,否則后患無窮。
是我們該做點什么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