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煩躁惡性車禍激增 黃梅季“非典型癥狀”明顯
東方網6月18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道,“黃梅天”還未過去,昨天上海又迎來首個高溫日,黃梅季節病、高溫病雙重來襲,滬上急救車提前進入夏季出車高峰,用車極度緊張。上海市急救中心的數據顯示,最近幾天救護車出車躥升至1000車次。
多家醫院急診室內,今年的黃梅季節病出現“非典型癥狀”:惡性車禍明顯增加。原來,在低氣壓環境下,不少司機因缺氧而感覺胸悶和煩躁,難以集中精神,引發車禍。與此同時,皮膚科門診也排起長隊,被紅疹、真菌感染的病人占大部分。
悶熱缺氧致惡性車禍多
昨天,新華醫院急診室內,一位市民因為騎助動車沒有留心,被轎車開門撞倒而生命垂危。這樣因惡性交通意外而搶救的病人明顯增多:走路的人不認真,開車的人煩躁。到醫院后,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回顧交通事件時,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天氣太熱了,陽光很刺眼,心里又悶又煩躁,一走神就發生事故了。”
“可能是今年黃梅天的非典型性特征,入梅后,惡性車禍導致的危急病患特別多。”新華醫院急診科負責人潘曙明坦言,申城進入黃梅天后,急診量并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但是車禍病人卻增加了兩三成。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人們常常容易感到缺氧,隨之會引發胸悶和煩躁。開車的人更是如此,車內空間窄小、空氣循環不暢,最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疲勞、注意力不易集中。
潮濕助長真菌感染皮膚
潮濕,粘稠,稍微動一下,就感覺渾身潮熱,連空氣都是濕的。門診窗口,皮膚科前排隊最長。“好癢,一撓就紅,有時候還會發一個個小水泡。”這幾天,只要一靜下來,林雯就覺得身上奇癢無比,不過,最難受的是兩只腳,“連續幾天下雨,鞋子和襪子都被雨淋濕了,沒想到竟然得了腳氣病。”她去華山醫院就診,醫生告訴她,她的這雙腳就是給雨水“泡壞”的,水浸泡后,皮膚表面破損,皮膚的保護功能就會受到影響,細菌容易入侵。
據了解,滬上入梅以來,各類皮膚病紛紛抬頭,多家醫院皮膚科患者人數大多漲了一兩成。
瑞金醫院皮膚科主任鄭捷指出,悶熱的天氣容易誘發皮膚真菌感染,黃梅天是真菌生長繁殖的旺盛期,每年一到梅雨季節,濕疹和因真菌感染引起的體癬、股癬、手足癬等,成為高發皮膚病。由于黃梅天潮濕,蟲子增多,患蟲咬性皮炎的人也增加不少。他建議,黃梅天最好穿透氣性好的衣服和鞋襪,出汗后要及時擦汗,不要讓汗腺分泌不暢。如果下雨天穿涼鞋或拖鞋的話,到室內后,一定要及時把腳和鞋子擦干。一旦皮膚瘙癢,要及時就診,對癥下藥。
黃梅天最容易引發猝死
氣壓低、濕度大,悶熱潮濕的黃梅天最難熬的是心臟。從黃梅天開始直到炎夏,是猝死的高峰期。司機、警察、演員以及單位里的“中堅力量”都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和老年人相比,35-50歲的中青年人一旦猝死往往更難挽回,其中,超過七成的人還沒被送到醫院就已失去了生命。
有專家指出,炎熱會導致人體皮膚的表皮毛細血管擴張,會導致內臟的供血量減少,增加猝死的風險。高溫還會導致人體大量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補充體液,可能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加大心血管疾病突發風險。“夏季人的情緒更煩躁、易怒,這種心理壓力會加重心臟的負擔。”
黃梅季,特別注意要午睡小憩30分鐘,可以使心肌梗塞的發病和死亡危險減少30%。一天中,70%-80%的心腦血管病猝發都在上午4-10時,因而被醫學家比喻為好發心腦血管病的“魔鬼時間”。這期間,服藥、飲水要早,鍛煉要少,以免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