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華:誰更需要公益慈善
2013-07-11 來源:慈訊網/中國慈善家 作者:劉東華
如果說,公益慈善的時代已經來臨,那么,它是誰的需求?是受捐贈者,還是企業家?
大家通常認為,弱勢人群亟需救助,因為只要一發生事情,一些受災或者窮困的人群就需要被救助,一般人認為,他們最需要公益慈善。但實際上,弱勢群體對救助的需求是永遠存在的,相比他們,那些想做慈善、想布施的人,其實更加需要公益慈善。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求”。我曾經很納悶:怎么干活還能成為人的第一需求?誰都不想干活啊。其實,公益慈善時代的到來,恰恰就是出于這種需求,想做好事的需求。那些已經擁有財富和成功的人,需要讓自己的成功與財富更有意義。
在我上班的路上,早上經常有人給過路人施粥。我發現,那些施舍的人反倒像要飯的,而過路的則好像滿足別人心愿似的拿上一碗。這個故事很耐人尋味。為什么我們對陳光標有那么多不解?如果你用踐踏別人尊嚴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是很過分的。
公益慈善我認為是那些已經有財富、已經成功的人的需要,他們的需要比那些受惠者可能甚至更大。
我跟中國的企業家們打了很多年交道,從《中國企業家》雜志,到現在的正和島。我們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幫助他們成功,促進他們在經營管理方面更上臺階。這些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價值是看不見的,它存在于每個人心里——我們幫他們找到了繼續前行的動力和意義。
很多企業家們之所以創業,也許只是由于當初一個很小的動機,而一旦這個目標實現以后,他們就好像一腳踩空,突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了。如果有人能為他們提供一個生存、創造價值,甚至承受苦難的意義和動力,他們能不感激嗎?
這個時代,已經成功和擁有財富的人很多,正走在追求成功和財富道路上的人更多,他們都需要意義和動力。如果一開始就把意義想清楚,就不會等登上珠穆朗瑪峰后才感覺驕傲,而是會每一步都走得充實快樂,即使到了珠穆朗瑪峰頂,也不會有失落感。
(根據劉東華演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