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地震帶分布和100年歷史上中國版圖內主要大地震及危害
2013-07-12

 中國地震帶分布和100年歷史上中國版圖內主要大地震及危害

來源: 作者: admin時間: 2013-06-28
分享到: 

中國地震帶分布和100年歷史上中國版圖內主要大地震及危害

中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在過去100多年里,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6級以上地震有600次以上。據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員郭安寧介紹,全世界每年7級以上大地震有很大一部分都出現在中國,因此,現行地震烈度設防標準需進一步全面提高。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官網資料顯示,我國地震活動分布廣泛,除浙江、貴州兩省外,其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曾有6級以上強震發生。

我國大陸地區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及華北地區,而東北、華東、華南等地區分布較少。絕大部分地區的地震是淺源地震,東部地區的震源深度一般在30千米之內,西部地區則在50千米~60千米之內。

自1949年10月1日以來,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7級以上地震35次,平均每年約0.7次;6級以上地震194次,平均每年近4次。

中國大陸地區絕大多數強震主要分布在東經107度以西的我國西部廣大地區,而東部地區則很少。據統計,1949年~1981年間發生的27次7級以上地震中,西部約為20次,占74%,東部只有7次,占26%;而6級地震東部占比更小。

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地震活動最高的是臺灣省,7級以上地震發生率占全國總數的40%以上,6級以上地震發生率占全國總數的53%以上;其他省份中,發生6級以上地震次數大于5次的還有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河北等。

研究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絕大多數強震都集中在上述7個省份,其中6級以上地震占90%以上,7級以上占87%以上。

中國大陸強震帶有二:青藏高原東部龍門山強震帶和華北強震帶。中國地震局研究員汪成民研究顯示,過去400年以來,龍門山強震帶和華北強震帶的地震具有一定的對應和相關性。

1630年1月16日,龍門山強震帶的四川平武發生了6.5級地震;12年后的1642年6月3日,華北地區山西平陸發生6級地震;再過10年,1652年7月13日安徽霍山又發生6級地震。

1958年2月8日和1960年11月9日,龍門山地震帶的茂縣、汶川南部和松潘東部分別發生6.2級和6.3級地震;而1966年3月8日、3月22日和1967年3月27日,在華北地震帶的河北邢臺、河間兩地分別發生了6.8級、7.2級、6.3級地震。

上述對應關系不僅限于龍門山地震帶先發震,華北地震帶后發震,同時還有顛倒過來的對應規律:1969年7月18日,渤海發生7.4級地震;隨后,1970年2月24日,四川邛崍發生6.2級地震。另一個實例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后,緊接著在當年8月16日和22日,位于龍門山地震帶的松潘和平武之間便接連發生7.2級和6.7級兩次地震。

1976年松潘地震6級以上大震共出現3次,第3次發生于8月23日,震級為7.2級。之后,華北地震帶出現異動,同年9月23日,內蒙巴仁發生6.2級地震,11月15日天津寧河發生6.9級地震。

據汪成民介紹,根據地質學家李四光的理論研究,中國大陸陸上地震與菲律賓和中國臺灣外海上所發生的地震具有相關性,一個大型的地震在菲律賓和中國臺灣外海發生后,將沿著印度尼西亞群島、中南半島、橫斷山脈進入中國大陸,隨后從云南一直北上四川,并西進青藏高原。 四川省地震局原綜合預報組組長李有才認為,龍門山地震帶上,松潘-都江堰-邛崍-雷波斷層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條又大、又粗、又活的斷層,但該斷層尚未引起地震、地質勘查部門足夠重視。

既然地震頻發,那么防震減災自然應受到高度重視,而地震烈度區劃圖就是各地建筑規劃、設計的設防依據。中國第一代地震烈度區劃圖制作于1955年~1956年,中國地震科學事業的開創者之一、最早的地震地球物理學家李善邦是當時的領導。

四川的汶川以及蘆山、寶興等地,在第一代地震烈度區劃圖中被列入9度和9度以上設防區域,北川被列入8度到9度設防區域,處于華北地震帶的唐山也被列入了9度和9度以上的設防區域。從1966年到1976年期間,中國出現十分強烈的大震高潮,該區劃圖的判斷經受了考驗。

1976年9月,中國地震局出版了第二代地震烈度區劃圖,蘆山被降為6度區,寶興和天全等2013年地震受害嚴重的地區被列入7度區、汶川被列入7度區、北川被列入8度區。而在該區劃圖出版前,發生了唐山大地震。

1990年、2001年,中國地震局分別出版了第三代和第四代地震烈度區劃圖。第三代烈度區劃圖中,蘆山、寶興、天全和汶川、北川等地都被列入7度區,第四代區劃圖盡管采取了新的標記方法,但只是在第三代圖劃法基礎上做了一些微調。2008年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發生的蘆山地震,震中烈度遠超兩代地震烈度區劃圖設防標準。

汶川地震后,四川相關部門調整了一些參數,公布了詳細到鄉鎮一級的數值,汶川地震中的重災區汶川7個鄉鎮、北川18個鄉鎮、都江堰7個鄉鎮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達到0.2g,相當于原地震烈度區劃中的8度區。相比第四代地震烈度區劃圖,設防標準有所提高。

郭安寧認為,要想預防地震給國民造成損失,應當從科學角度進行研究后,全面提升我國的抗震設防標準。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