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王振耀:打通兒童救助最后一米
2013-07-29
王振耀:打通兒童救助最后一米

日期:2013年7月29日 稿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王振耀

    大病兒童,通常被人們形容為折翼的天使。

    這些大病兒童一旦被確診,對每個家庭而言,都是不堪承受之重。

    “眼下國家財政已有能力救助大病兒童,民間力量也在迅速成長中,最關鍵是要打通各種政策銜接、救助信息、救助資源共享等經脈,聯合救助大病兒童,走完最后一米。”在7月10日北京舉行的一場論壇上,59歲的王振耀反復呼吁。為推動這“最后一米”,他已經努力了12年。

    王振耀的“心病”

    王振耀想推動的是一個全國大病兒童救助聯盟。“不分政府、民間,將各種救助制度和資源聯合起來。”自2009年從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任上辭職后,他現在的身份是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

    王振耀大半輩子都在與窮人打交道:推動城市低保制度建立、推動農村大病救助、推動城市大病救助……2003年,他開始接觸兒童救濟。在任期間他曾主導河南洛寧試點,以每月80元的補助標準,對全縣300多名孤兒進行助養,讓受助孤兒境遇大為改善。

    2009年2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天津完成調研后,乘火車返京,在候車室偶遇來自河北張家口的2周歲白血病患兒李瑞。事后,溫家寶批示要民政部解決全國兒童大病救助問題。因此,王振耀所在的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又開始轉而調研解決這個大課題。

    “我是個急性子,辦事一向很快,但這件事最終沒辦下來,心有遺憾。”2010年,56歲的王振耀從民政部辭職,籌劃至半的全國兒童大病救助體系成為他的“心頭病”。

    城鄉試點大病救助

    上海最早試點兒童大病救助。1991年,上海市紅十字會與教育部門聯手,為全市中小學生、嬰幼兒推出住院醫療保險,后來被命名為“中小學生、嬰幼兒住院醫療互助基金”(以下簡稱“互助金”)。其具體操作是:不論健康與否,所有適齡人群(中小學生、嬰幼兒)每人每年都要繳納50元錢入保,政府相應補助50元。個人因病因傷住院時,可報銷一半,10萬元封頂。

    上海“互助金”運行至今,不僅解決了大病兒童的緊急救助,還有盈余。2004年,北京市紅十字會完全拷貝上海經驗,在北京成立大病兒童“互助金”:也是每人每年繳50元入保,住院醫療時50%自費,另50%按級距由互助金按60%—90%進行報銷,一年最多報銷8萬元。

    北京市算了一筆賬:全北京200萬孩子,一年平均有250—260個大病兒童,從未超過300個,患大病率約為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所以互助金完全夠用。

    大城市的成功經驗,能否復制到農村?這還是一個疑問。王振耀分析,要想讓這個系統運轉有效,入保率要達到85%以上,農村地區恐怕難以保障。其后,他又了解了陜西神木的醫保試點辦法。在神木,無論農民、居民還是兒童因病住院,所有的醫療費用由醫院進行結算。“扣除新農合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救助額度等,最后出院時,大約患者人均只需支付400元。”王振耀比較欣賞這種新模式,“極大方便了患者,還可以有效遏止過度醫療”。

    力推“最后一米”

    “由于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本質是高覆蓋、低保障,加上不同地區具體政策的上封頂、起付線規定等,讓大病治療仍是一個沉重難關。”擔任北師大公益研究院院長期間,王振耀主導推出《中國貧困白血病兒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和《中國兒童大病救助與慈善組織參與現狀報告》。

    前一份報告顯示:一般貧困家庭白血病患兒的醫療支出,平均10萬—30萬元,讓不少家庭負債累累,瀕臨破產。民間救助機構發展很快,但主要救助力量仍集中在唇腭裂、先心病、白血病等方面,其它兒童腫瘤、腎病的救助相對較少,救助資源不均衡。

    2012年,全國70多家慈善組織共開展了130多個兒童大病救助項目,覆蓋10多種兒童重大疾病,為數萬名患兒實施了救助。而從社會捐贈看,作為政府機構代表的民政部門和社會公益慈善組織接受捐贈規模的對比關系,已從2004年的5:5變成了2:8,社會力量成長不容小覷。

    王政耀仔細研究國家《統計年鑒》發現,20 12年,國家醫療衛生投入已達到7198.8億元。“以全國13億人口計,人均醫療衛生支出也超出了神木的人均400元,國家財政有能力解決國民醫療問題,何況還有迅速增長的民間救助力量?”王稱。

    “現在政府層面已有了‘三個保險一個救助’,民間又有各種專項救助力量,相當于我國兒童大病救助已有了縱橫框架,現在最關鍵是打通各種政策、各種救助信息、救助資源的關節點,使之盤活共享,共同高效地筑起一張大病兒童安全網”“要把各種資源攪活”,王振耀認為,眼下就站在兒童大病有效救助的最后一米處守望。

    采寫:南都記者 楊曉紅 實習生 林書嫻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