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票通退通簽:效果怎么樣等等又何妨
來源:公益中國網 發布時間:2013-08-29 作者:李溢春
“火車票將要實行全國通退通簽了”。近日,各大媒體都在顯著位置對這一消息進行了報道。
一石激起千層浪,都是車票惹的禍。一時間,本來在往年春運期間才出現的車票話題,突然回歸成為了網間乃至各大媒體評論的焦點。
烽煙四起,眾說紛紜。自然依舊是中國一貫的特色,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哪一方都言辭鑿鑿,也都言必代表最廣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其實,說一千到一萬,目的是一致的,從鐵路部門的角度出發,考慮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的車票資源,滿足更多旅客出行購票的需求。對于質疑者來說,擔憂的則是梯次增加的退票費,是不是變相漲價的回歸。
但是,不管力挺也好,拍磚的也罷。大家給予關注和關心,從哪個角度解讀都不為過,畢竟在當下火車票還是稀缺資源的情況下,任何關于火車票的風吹草動,都會牽動每一個老百姓的敏感神經,不議論、不關注反到不正常。
還是那句話,任何一項舉措和政策的出臺都不可能包打天下,讓人人都滿意和個個都受益,這不可能也不現實。還回到最終的目標上來,只要有利于廣大旅客的出行,最大限度地滿足更多人的出行需求,我們都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這樣的惠民政策越多越好。
正如鐵路部門所期望的那樣,實際效果如何,還的看市場的反映,廣大旅客的取舍。
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肯定的是已經實現轉企走市場的鐵路部門,不管現在還是將來以旅客貨主為中心,以適應市場需求為導向,必定會不斷加大改革的力度,出臺更多更加靈活的惠民政策。
話糙理不糙。社會的進步不就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前行的嗎?稍安勿躁,走兩步先試一試,怎么也比在原地踏步強,等一等又何妨?